第七章的文字很少,但是中间有几个重要的原则。我们一点点来看,慢慢来学习。第一句很简单。“子曰:易,其至矣乎!”这个子就是孔子,到底孔子有没有说这番话,我们也不知道。大家都把《系辞》的著作权归到孔子名下,虽然后来考证出未必是孔子所著,但是大家认为孔子的话很权威,所以“子曰”用得很多。这一句仍然是对易道的赞辞,就是说易道啊,真正是到了极点了。我们看《易经》中有很多赞辞,古人学易到了这个地步,确实感觉到这是一门无以复加的学问、是不可能有超越其上的其它学问。“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易道这个东西,是圣人崇德广业的依据。圣人之所以能够崇尚道德、之所以能够推广事业、之所以能够建立功勋,就是因为与《易经》精神相应的缘故。这一句是结论之辞。如果要具体来说,就要联系我们上一次课讲到的内容。上一次我们讲到“显诸仁,藏诸用”,易道显现在人世间,显现在圣人之道中,那就是仁爱之心,当然仁爱之心是要在行为、事业,要在“用”当中体现出来的。总之,一个人能够超凡入圣,能够像古之圣贤君子这样崇德广业,必须要凭借《易经》所体现出的精神。这种精神集中表现在乾坤二卦上。乾卦体现的精神是阳明正知,是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这就是作为圣人崇德广业的原动力。坤卦体现的是厚德载物的精神,我们看坤卦的六二爻辞,“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厚德载物就是从坤卦的六二爻中体现出来的。我们要做崇德广业的事情,要修缮自己的德行,首先在心性上就要直,直心是道场,要耿直,直截了当,不要拐弯抹角;方,就是方正、正直不阿,也是有稳定、恒定的感觉;大就是地大物博,无不包容。坤卦的精神要落实到最具体的地方。坤卦初爻讲“履霜,坚冰至”,就是现在冬天的感觉,天气很冷,走路出门,脚下踩到霜了,感觉就是坚冰快要来了,隆冬天气已经来了。这一句跟社会人事的变化和心性修养有什么关系呢?实际上,它是一种比喻,是一种顺承时令的感觉。时令到了,脚下感觉到了霜冻,冬天最冷的时候自然就到了。这就是一种顺承于天时的感觉。天时到了这个时刻,自然而然就会带来这样的变化。顺承于天的具体表现,当然就是坤卦六二爻中“直方大”的体会。就是要直接、方正,还要有广大的包容性。乾为天,这种乾知大始的感觉必须落实在我们的精神上。我们做任何事情,首先要把自己的精神提起来,必须有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有了这种精神状态,你面对任何人或事,就不会有自卑心理。本光法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见大人而了之。”为什么能够见大人而了之呢?就是因为他老人家牢牢地把握了乾为天、乾知大始的精神。我们每个人内心的阳明正知与乾道是不二的。你体会到了乾卦的精神,面对任何人都会有一种平等心,见大人物就不会有自卑的心理,见小人物也不会骄傲自大。有些人名声很大、势力很大,再大又怎么样呢?上节课我们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一些弄潮人物,名声那么大,地位那么高,但如果你深切体会到乾卦的精神,让一己之阳明正知做主,以平等心去观照他们的言行,就会清楚他们的真实水平,就不会盲目崇拜。“五四”时期的那一批知识分子,名气真的是非常大的,像我们上次说的郭沫若这些,现在新一代的知识分子已经不太理会他了。但是像胡适这些人物,在台湾、在大陆的知识分子一提到,都是有一代宗师的感觉。人家学问确实做得很好,正面的影响力也确实是持久而巨大,但是我们也不要妄自菲薄。平心而论,胡适谈禅就有很多不妥之处。对禅宗有实际体会的人,都会觉得胡适对于禅是没有入门的。南怀瑾先生有篇文章,就是《序说虚老年谱致净慧长老》,其中就对胡适谈禅提出过一些批评,但是大家好像不敢把这些对胡适不利的言论公开出来。上次我看柏林寺出的《禅》刊,把南怀瑾先生批评胡适论禅宗的那一段也隐去了,没有公开出来。为什么?胡适的名声大嘛!中国老一代知识分子都爱谈点禅的。张中行先生曾写了一本《禅外说禅》的书,我很尊敬老先生的学问道德,但是对不起,从他说禅上看,也是没有入门。幸好张中行先生自谦,在书名中就明说自己是站在“禅外”。前一阵又看到一本《顾随说禅》,顾随这个人的名气和地位,大家好像觉得不如前几位那么大,但他是叶嘉莹、周汝昌、黄宗江这些人的老师哦。恰恰就是顾随,在那一代知识分子中他是真正有禅味,是真正懂禅的。所以,我们要是真正找到“乾知大始”的感觉,在身心性命上体会到“乾为天”的精神,这样你就可以心平气和地看待这些大人物。《系辞》一直都被认为是孔圣人所写,但本光法师就敢在里面挑毛病!因为圣人也是人,我们自己也是人,关键是要以平等心来看待天地万物。有了这种体会之后,还要根据坤卦的精神,从实际的行为上找到自己修行的下手之处,从生活的细微之处,从心量的厚度上、韧性上磨炼这种功夫。只有这样,圣贤君子所谓的盛德大业,才能够扩而充之,进而达到崇德广业的人生目标。
解决方案分三步,即多口径归集,多路径分摊,多维度展现,如图4-1所示。图4-1多维组合成本整体解决方案多维组合成本与传统成本计算的区别,如图4-2所示。图4-2多维组合成本与传统产品成本的区别多维组合成本之所以归集支持多口径,分摊支持多路径,展现支持多维度,根本原因在于成本对象是多维组合。(1)多维组合的成本对象的设置,要求费用归集支持多口径。生产费用有不同的类别,不同类别的费用既可能归集到公司级别,也可能归集到部门级别;既可能归集到生产批号级别,也可能归集到工序级别......归集口径可大可小。与成本对象相适应,多维组合成本对生产费用在各种口径上的归集均应予以支持,使得费用的归集是最灵活的。(2)多维组合的成本对象的设置,要求费用分摊支持多路径。生产费用有不同的类别,不同类别的费用指向最终成本对象的路径可能是不同的。在每一路径的每个节点的分摊标准可能是不同的,既可能按工时分摊,也可能按定额分摊;既可能按面积分摊,也可能按功耗分摊……分摊路径可长可短,分摊标准可繁可简。与成本对象相适应,多维组合成本对生产费用在各条路径上的分摊均应予以支持,使得费用的分摊是最精准的。(3)多维组合的成本对象的设置,要求成本展现支持多维度。成本对象关联客户、产品、作业、部门等,并可进一步关联到员工及其姓名、性别、年龄,以及工作中心、成本中心、客户类型、产品类别、作业类型……维度组合可多可少。与成本对象相适应,多维组合成本对成本费用在各个维度上的展现均应予以支持,使得成本的分析是最全面的。多口径归集使得费用的归集最灵活,多路径分摊使得费用的分摊最精准,多维度展现使得成本的分析最全面。多口径归集,多路径分摊,多维度展现,三者是紧密联系的;归集最灵活,分摊最精准,分析最全面,三者是一脉相承的。如图4-3所示。图4-3归集、分摊与展现
这个问题在从业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思考。对于刚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来说,我建议从五个方面思考:如何去学习?如何去获得客户?如何去展业?如何调整心态?如何协调工作与生活的冲突?这几个问题也是我写本书告诉大家的知识点。后面的内容也会围绕这些展开。关于学习,我们要知道学什么、跟谁学,有哪些好的学习方式与技巧,以及我们如何学以致用。关于获客,我们要知道大部分从业者流失不是专业水平差,而是没有客户,所以我们要知道客户在哪里,以及如何让客户找到我们。关于展业,这是我们最基本的能力,要知道如何帮客户做需求分析、配置方案、解决异议问题、有效沟通等。我们也要知道哪些工具及习惯有助于提高展业效率,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关于如何调整心态,协调工作与生活的冲突,这是我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告诉大家未来会遇到的问题,因为这个行业会遇到很多挫折让你想退缩或怀疑,也会有很多名利让你会膨胀或迷失,会有很大的压力让你很难受或无助,也会有很多牺牲,比如你已经习惯的生活。所以,如何调整心态及与生活的关系,也要好好考虑。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先自己想,也可以跟一些前辈或者团队长交流,但一定要思考。因为要有一个细则来指导你迈出下一步。以后的路上也会有无数的客户或者无数的老师告诉你到底应该怎么做,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吸收跟调整,走出最适合自己的路。对于刚迈入行业的新人,我建议大家把这三个问题的属于自己的答案写出来,写到公众号,发到朋友圈都可以。不仅仅是写给自己,还要分享出来,也让自己身边的人能够知道一个拥有新的身份的你。我相信你会收到来着这个世界的爱与支持,也相信你会感受到想要走好这条路的力量,更相信你会再一次的坚定自己的选择。
很多院长看到这里,会有一个疑惑:夕会那么有用吗?院里之前开过,没有那么大的价值,我们来看一下门诊的夕会是怎么开的?很多门诊开夕会,往往是简单地总结一天的工作或者一些激励性的动员。比如我看过一个夕会,一个医生说:“今天接待了3个患者,都是老患者,没什么特别的事情。”其他人也都说没什么特别的事情。领导说了下要注意卫生,接待礼仪。这样的会开久了,医护人员觉得会议就是走形式,浪费时间。很多管理人员也是这么觉得,久而久之,这个会议就坚持不下去了。很多人并没有感受到夕会对于门诊的管理运营有什么价值,事实上,会议是一个极具价值的管理仪式,我们总结真正做好夕有三个方面的价值。首先,夕会让医护人员对于一天接诊的状况有了反思。服务的精益求精不是一下子做到的,而是通过不断地实践标准、完善标准和执行过程的循环,而夕会因为是每一天开的,周期短,所以主要是运营系统,反思执行的过程,通过总结反思找到不足不断地提升执行的方法与技巧,每天都有精进就是最大的价值。其次,夕会让医护接诊更加从容。通过准备对第二天的工作可以做到胸有成竹,我们知道口腔门诊的很多患者采用预约制,前一天我们对于第二天绝大部分患者都已经知道是什么状况了,尤其是复诊的患者。一些初诊的患者可能在预约的时候做简单的登记,我们在前一天就应该知道患者的状况,有充分的时间对每一位患者进行了解和分析,让我们能够更有效地把握患者治疗的状况,以及跟他做的沟通,提前准备什么样的器械,甚至前台在每一患者来的时候能叫出患者的名字。当有了充足的准备的时候,医生和护士就能够从容地面对每一位患者,患者就会感受到服务的贴心。只有当医护人员有了这样充分的准备的时候,把能够想到的问题和状况提前准备好,那么真正接诊的时候才能有多余的精力去关注患者现场的反应,再根据现场的反应增加一些沟通的内容或者做一些调整,这对医生来说就是锦上添花,把服务做得更精细,患者的满意度必然提高。医生和助手共同去沟通第二天的方案时,助手也就清晰自己第二天该做哪些事情,不同的阶段怎么去配合医生的操作和沟通,双方应该经过怎样的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一个结果,提前设计好每个人应该做的工作,在一些配合的细节上也要提前做出一些设计。第二天只需要按照前一天设定好的内容去操作就可以,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会避免靠不断地磨合去发挥的状况,避免了很多的意外和不可预知的状况。医生和护士的配合看起来更加默契,实际上,这种默契是提前准备出来的。但是对于患者来讲,助手是非常成熟的,医生也是非常专业的。最后,充足的准备可以把服务做得更精,让患者感受更超值。它给我们预留了空间,在我们能够去面对这些患者做一些准备的时候,就能把握自己的时间,我们准备得越充分,不可控的意外就会越来越少。在接诊的时候,如果有一些临时过来的患者,或者临时打电话想当天治疗和诊疗的患者,我们就可以协调出时间,还可以根据这一天接诊的患者状况来调整跟每一个患者沟通的时间。如果时间充裕,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的状况再增加一些必要的沟通。比如助理也可以有时间去教患者一些正确的刷牙的方式和方法,以及一些日常的牙齿养护的方法,对于患者来说,这是提高对门诊满意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样的竞争过程中,大家比拼的是服务。这种服务到底是什么呢?是细节。而细节都是一个点一个点精心打磨出来的,我们要想比其他门诊走得更好更远,就要在细节上不断地下功夫,没有捷径。夕会这么有效的管理工具到底该如何执行呢?我们在下一节探讨!
培训的响应性,指对于员工和业务的一些关键性的需求要及时响应、及时满足。这个指标实际上说的是你能在多短的时间内满足业务和员工的需求。我们都知道,业务的展开都是有时间节点的,如果你错过了这个时间节点,培训的需求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培训还需要跟得上业务的节拍。我们现在做培训的基本流程是每年末和下年初调查业务培训需求,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和预算,然后按部就班地实施。殊不知这当中会错掉多少时间节点,造成培训节奏与业务节奏的错位。在影响培训的响应性方面,有两种情况。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员工提出许多需求并不是基于长远考虑的,而是基于时下的工作痛点来考量的。当培训经理在年底调查出来的痛点在第二年中进行满足时,员工可能因为痛点期已过,在与其他事务的优先级比较时,参训的优先级就会下降,即使他的痛点并没有解决。这就是所谓的好了伤疤忘了疼。由于培训期与痛点期的错位,造成培训后不能得到及时应用,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等到他的痛点期再次到来时,他可能已经将所学的内容遗忘得差不多了。这种现象则是培训计划跟不上员工的痛点期。出现这种情况则是你的培训资源不足,满足的方式和手段不够,跟下一个要谈的指标——便捷性有很大关系。另一种影响培训响应性的是培训计划跟上了业务节拍,但是培训产品迟迟不能设计出来,也就是交付期无法满足。笔者曾经历一个贯彻公司战略计划的培训项目,因为在具体需求界定、与外界的培训资源匹配、项目开展方式上迟迟无法达成共识,造成项目不断延期。最后,业务部门觉得这个项目对其工作已经无意义,不再像刚开始那样积极参与。解决上述问题,则需要你有多种手段去应对。对于第一个问题,关键就是提升学习便捷性。再就是改变计划制定模式,缩短计划制定周期,不再以年为周期,而是以季度为周期。但是这个改变前提是公司具有丰富的培训资源。需求一旦产生就知道应对资源哪里有,是否调得出。对于第二个问题,关键是你的培训专家队伍是不是够厉害,他们的项目设计与实施能力如何,是否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与关系能力。当然有时候也跟企业的团队文化有关。同样,响应性问题需要明确谁去响应的问题。是公司培训部门还是职能HR?这一点尤其要明确,不能错位,否则就会产生内部矛盾。一般而言,公司培训部门响应的是基于公司层面的战略性培训问题,而职能HR则相应的是基于业务要求而产生的培训需求。但是实际上很多公司都没有职能HR,因此业务部门的需求响应就落到公司培训部门身上。而公司培训部门由于资源的限制,很难做到及时响应。长此以往,则会变成业务部门忽略培训。在业务的学习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就会有闭门造车的问题。所以,此时你的培训政策设定上如何设计让业务部门能得到及时的学习机会就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