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与 CBB(公用组件)规划是技术落地的关键环节,核心是提取不同产品的共性部分,形成标准化平台与组件,实现技术复用与效率提升。
3.2.1 企业发展阶段与平台化路径
企业从项目制到平台化通常经历五个阶段:
- 项目制阶段:客户定制化项目为主,利润低、资源投入大,难以规模化。
- 标准化产品阶段:整合项目经验,形成标准化产品,实现初步规模化。
- 产品平台阶段:提取多款产品的共性模块,构建产品平台,支撑多产品快速迭代。
- 解决方案阶段:基于平台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提升客户价值与行业竞争力。
- 产业链整合阶段:整合上下游技术资源,形成产业链级竞争优势,持续优化迭代。
平台化的核心价值在于:减少重复研发、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以奥迪为例,通过平台化战略,底盘数量从 16 种减少至 4 种,零部件共享率达
60%,每年节约费用 15 亿欧元,产品开发周期从 4-5 年缩短至 1.5 年。
3.2.2 平台与 CBB 构建方法
- 共性模块识别:采用 DOLPPEERS 模型(可获得性、性能、易用性、保证性等维度),分析多款产品的相通部分与差异部分,提取共性模块。
- 系统工程应用:通过 “拆解 - 重组” 两步法构建平台架构:
- 拆解:将产品系统拆解为独立模块(如桌子拆解为桌面、桌腿)。
- 重组:将共性模块整合为平台,差异模块设计为可定制化组件,形成 “平台 + 定制” 的架构模式。
3.2.3 平台与 CBB 规划流程
- 梳理产品差异:分析现有产品与规划产品的功能、结构差异,明确共性需求。
- 平台规划排序:根据业务优先级,确定当前需构建的核心平台(如汽车企业优先构建动力系统平台)与次要平台。
- 平台需求定义:明确平台的核心功能、性能指标、接口标准(如底盘平台的尺寸、承重标准)。
- 平台项目开发:按项目制推进平台开发,确保平台的通用性与扩展性。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