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具的基本属性工具的基本属性如表3-6所示。表3-6工具的基本属性联动工具将企业歌曲融入班组、车间、部门日常文化活动适用范围企业歌曲的凝聚力作用可以激发创新力,转化为生产力和竞争力企业歌曲适用于专题片、纪录片、汇报片配乐企业歌曲通常用于公司集体、年会或大型庆祝活动员工演唱将企业歌曲拍成微电影,可广泛用于媒体展播和微信传播主体与客体企业员工、新老客户、媒体推广平台(二)工具作用企业歌曲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展示企业风采、打造文化品牌、提高企业知名度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已经被众多企业家所接受。随着现代企业对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企业歌曲的创作应用越来越广泛。无论是五粮液集团长年买断央视每晚十点前黄金时段插播企业歌曲《爱到春潮滚滚来》,还是康美药业制作的《康美之恋》登陆各大荧屏,无论是企业之歌在员工内部唱响,还是在社会公众面前传播,企业歌曲都有其他文化载体不可替代的功能。音乐与文字比任何艺术形式更容易抵达人的灵魂,企业歌曲作为音乐文字的结合体,如果表达准确、旋律优美,会引发员工内心的强烈共鸣。企业歌曲描绘的是企业形象,体现的是企业愿景、精神和理念,能够潜移默化地将企业核心价值观植入员工的理想和追求。企业歌曲融会企业的筋骨皮(文化、理念、形象),贯通员工的精气神(精神、士气、风采),能够在一定程度代替思想工作。企业歌曲更像是一张彩印名片,听起来有声有色,看起来有模有样,说起来有板有眼,让人很快就能从音符中感受企业的能量。(三)主要特性企业歌曲相对于其他文艺形式有着鲜明的特性,正是这些特性让企业歌曲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有着相当独立的地位。有人说,一首好的企业歌曲可以振奋一个时代;也有人说,一首好的企业歌曲可以唱红一个品牌;我们至少可以认为,一首好的企业歌曲可以唱响一个企业。随时性:再美的舞蹈,也很难边走边跳;再好的小品,也不能边走边演;但歌曲可以边走边唱,不受时间、空间约束。群众性:如果表演小品、舞蹈、相声、杂技需要表演天赋,受人数、身材等条件限制,企业歌曲的演唱则可以做到人人参与,群众基础广泛。鼓动性:当企业歌曲旋律响起,众人齐唱,音乐的感化、教化、催化、融化作用将不同程度地体现出来,在员工心中产生鼓动力量。长久性:有的文艺形式看多了会腻、演多了会烦、歇久了会忘,好听的企业歌曲则百听不厌、久唱不衰,一旦入脑入心就可能终身难忘。(四)基本分类虽然企业歌曲是企业文化的体现,但因为用途不一样而有着不同的创作方向和音乐风格,综合分析目前社会上相对成熟的企业歌曲,其创作目的基本分为三类。形象类:该类企业歌曲语言唯美,表达中性,没有生硬口号,将企业文化元素分解植入歌词,主要用于形象展示。旋律上偏流行,可独唱、对唱、领唱、合唱。比如,《康美之恋》《爱到春潮滚滚来》。励志类:该类企业歌曲歌词紧紧围绕企业愿景,充满激情,豪迈铿锵,旋律以进行曲为主,气势宏大、坚定有力,主要用于企业集会、年会上领导和员工领唱加合唱。比如,《我为祖国献石油》。借鉴类:有的企业成立之初,还没有自己的文化积累,通常会引进能够代表当时企业发展目标的歌曲作为临时企业之歌。比如,《众人划桨开大船》《感恩的心》。
表6-11国内招标专业类岗位(B2)专业类岗位培训项目汇总表版次A页码1/1部/处:专业类岗位:国内招标专业类岗位(B2)培训目的通过完成规定的培训课程/项目,掌握国内招标专业类岗位员工B2职级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促进其胜任岗位工作类型序号培训课程/项目课程编码课时实施方式实施部门复训周期理论知识1设备采购基础知识4课堂培训2企业招投标运作实务4课堂培训3招标中心管理大纲--自学4招评标管理程序--自学5招投标法律书籍学习--自学专项技能工作实践备注表6-12国内招标专业类岗位(B3)专业类岗位培训项目汇总表版次A页码1/1部/处:专业类岗位:国内招标专业类岗位(B3)培训目的通过完成规定的培训课程/项目,掌握国内招标专业类岗位员工B3职级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促进其胜任岗位工作类型序号培训课程/项目课程编码课时实施方式实施部门复训周期理论知识1招投标法4课堂培训2招评标制度体系与流程4课堂培训3招投标法律与实务(初级)2课堂培训4招投标管理理论书籍学习--自学专项技能1招标管理平台的使用和管理4师徒制工作实践1参与并协助完成2个一般国内招标项目--师徒制备注表6-13国内招标专业类岗位(B4)专业类岗位培训项目汇总表版次A页码1/1部/处:专业类岗位:国内招标专业类岗位(B4)培训目的通过完成规定的培训课程/项目,掌握国内招标专业类岗位员工B4职级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促进其胜任岗位工作类型序号培训课程/项目课程编码课时实施方式实施部门复训周期理论知识1采购管理实务4课堂培训2合同法4课堂培训3招投标法律与实务(中级)2课堂培训4招投标实务类书籍学习--自学专项技能工作实践1负责并完成2项一般国内招标项目--师徒制备注表6-14国内招标专业类岗位(B5)专业类岗位培训项目汇总表版次A页码1/1部/处:专业类岗位:国内招标专业类岗位(B5)培训目的通过完成规定的培训课程/项目,掌握国内招标专业类岗位员工B5职级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促进其胜任岗位工作类型序号培训课程/项目课程编码课时实施方式实施部门复训周期理论知识1规范化招标2课堂培训2招评标问题分析2课堂培训3评标办法的编制2课堂培训4招投标法律与实务(高级)2课堂培训5招投标实务类书籍学习--自学专项技能工作实践1负责并完成2个重大国内招标项目或国内招标质疑事项的处理--师徒制备注表6-15国内招标专业类岗位(B6)专业类岗位培训项目汇总表版次A页码1/1部/处:专业类岗位:国内招标专业类岗位(B6)培训目的通过完成规定的培训课程/项目,掌握国内招标专业类岗位员工B6职级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促进其胜任岗位工作类型序号培训课程/项目课程编码课时实施方式实施部门复训周期理论知识1评标专家及专家库管理制--自学2质疑与投诉处理--自学专项技能工作实践1完成2个对外代理国内招标项目或国内招标异常事项的处理--师徒制2开展一次国内招标经验交流或培训(内部或外部)--师徒制备注
笔者作为前华为员工,在华为工作期间,观察到任正非先生对于企业的指挥若定、大气磅礴,感受很深。华为就像笔者在进入社会后又一所大学,任正非先生做人、做事的态度、精神,滋润和培育了我。离开华为后,又跟踪研究华为多年。2009年加入管理咨询行业,为各行各业想学习华为的企业提供辅导服务。在辅导过程中,我深感各位企业家想提升自我的迫切之情。在华为,我们都亲切地叫任正非为老板。(1997年前后,社会上“老板”一词并不流行,公司里,大家叫“总”,社会上,也只有个体户才被称之为“老板”。华为开创了在公司里称首要领导者为老板的先例,后来“老板”一词变得流行起来。)其实,他占公司股份也不多,平时的表现也不像社会上的老板。如今,华为创始时的股份比例不得而知了,笔者也无意去较真,只是隐约也知道,即使是公司创立时,任总也只是股东之一。在公司发展起来后,他的股权更是稀释了许多,为什么大家会自发地叫他老板呢?这是一个社会现象。老板并不意味着他对公司绝对占有。首先,我认为,大家称任正非先生为老板,是包含了一种爱戴的。某总谁都可叫,老板只一人。其次,大家叫老板,是包含了一种畏服。——老板来了,瞬间统一认识、马上行动。老板,老板,就是“老能拍板的人”。老板意味着对公司的绝对把控,绝对负责。除去奉承,每一家企业都有至少一位“老能拍板的人”,这便是老板。在华为工作期间,我也享受了员工配股,成了众多小股东之一,但是从没见任何小股东以老板自居。离开华为若干年后,我开始创业,创业,社会上称“当老板”。而我的创业的本质,又是以帮助支付咨询费的老板和培养接受我们投资的老板为目标的。至此,在我的职业和事业中,“老板”成了一个主题词。华宏锐思在辅导俱多想学习华为的客户中,有两个现象不断呈现在我眼前,一是我发现了各位老板与任老板之间价值观的差异,二是我发现大家所面对的压力与挑战其实惊人的相似。因此,本书想以一位资深创业者、企业老板的顾问、前华为人的视角,以任正非先生为学习的标杆,为各位成长中的企业家提供如何做老板的一些启发,而这些启发又是紧密围绕形成活系统去的。向任正非学习,老板需全情投入活系统建设。
(1)员工情况盘点这项工作不要想当然,要心知肚明,老板要亲自做一个盘点表。备注:​ 要关注年龄,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需求,要关注职位司龄,比如业务、主管、经理干了多久?长期干一个职位的人要多多关注。​ 要描述员工等级,根据优秀员工的标准客观评定,比如优秀、良好、一般、较差。​ 要描述家庭情况,配偶收入情况,家庭其他成员收入情况,了解家庭情感。​ 重要奖罚要记牢,比如重大过错、重大奖励、重大贡献等。​ 要记录特殊事件,比如离职未遂、团队内部亲属关系等。(2)各级人员岗位要求要形成文件,让所有人明白自己的职责试用期要求:认可公司文化,学习能力、团队配合能力较强、积极乐观的心态等。正式工要求:保质保量完成本职工作,熟悉工作流程制度,独立工作能力、主动承担能力等。主管要求:统筹安排下属工作能力,下属工作优化能力,终端系统的使用能力等。经理要求:市场洞察力、敏感度及危机意识的预知能力,制定实施方案的能力、业务发展的规划能力、团队的管理能力、抗压能力等。总监要求:生意规划经营能力、团队激励和统筹能力,观察应变能力,团队合作、过程监督、协调能力,工作要热情等。总之,要根据自己的经营规模,将岗位要求明确化,列出几个点,团队自己对照,哪些匹配?匹配度的高低,达到之后可以毛遂自荐提高自己的职位和待遇。
智能推荐所实现的个性化体验,早在门户网站时代即有了雏形——RSS订阅,号称是当时阅读界的革命。由于每个人的订阅源不同,所以看到的内容也不同。但最终RSS订阅模式还是死掉了,原因是使用订阅工具获得个性化体验的前提是会使用订阅工具,并找到感兴趣的作者,而本身筛选作者的过程就已消耗了用户大量的精力和一定的认知门槛。所以RSS订阅模式始终局限在小部分精英群体,认可度一般,用户量很少。但却给智能推荐提供了个性化的思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海量的APP发行,男女老少全体触网,现金裂变的拉新方式,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早已养成了“刁钻”的使用习惯。数据研究表明,如果用户在9秒之内没有感受到APP良好的体验及需求的满足,那么用户就会毫不犹豫地退出界面完成卸载。对于用户而言,尽快地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满足即时需求,用户所花的阅读时间的每分每秒都是有效的,那么用户才愿意将更多的时间托付给平台。用户的碎片化时间不是花在这个APP就是花在另一个APP上,所以使用智能推荐的平台更多的是在帮助用户减少获取信息的成本,是帮助用户节省时间而不是消磨时间。由于人的局限性,人对自身兴趣、需求的了解都是有限的且不自知的。没有看到、没有接触的内容不代表用户不感兴趣、不接受。就以阅读图书为例,日常我很喜欢思辨类图书,依赖我日常的浏览惯性,我会更多看一些思考方法训练类书籍。而当我有一天不小心打开了东野圭吾的书后,我惊奇地发现,原来小说也可以有这么强的逻辑性!早期的计算机能力有限,可获取的用户数据也有限。可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尤其是搜索引擎及各类APP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计算机算力大幅度提升,用户数据的不断丰富,用户行为数据的收集也不再是难事,依托大数据的用户行为分析系统,不仅可以分析某个用户的行为特征,更能识别用户群体的行为特征。因此,你自己不知道的兴趣爱好,推荐系统依赖大数据的计算可以给你实时反馈一个高概率的结果。例如,常用在推荐系统领域的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通过每两两用户之间行为语义的矩阵计算,就能够实时发现与你最相似用户群体的共同特征,并且能将用户群体所共同感兴趣的内容推荐给你,从而让你发现自己不自知的兴趣爱好。同时,推荐系统对个人用户兴趣捕捉的粒度也要比人脑要细得多。我是一个历史爱好者,我喜欢读《明朝那些事儿》《万历十五年》,但我并不喜欢读《资治通鉴》这种严肃难懂的历史书籍。对于我自己的认知,我依然认可自己是历史的爱好者。但是在推荐系统的数据里,你的特征可不仅仅是一位历史爱好者,而是一位喜欢阅读通俗历史读物的爱好者。用户在推荐系统中发生的行为越多,那么记录在推荐系统里用户的形象就会越丰富越立体。每个人都不是简单标签可以概括的,而是一个丰富、立体甚至难以言喻的形象。总之,用户与推荐系统的关系,也是相辅相成的。请用户尽情地浏览、点赞、收藏……毫无保留地表现兴趣、喜怒哀乐。对于用户而言,每一次的行为反馈都在不断完善着自己的数字躯体,都在决定着内容是得以扩散还是被系统纠偏。每篇内容都在随着你的行为不断变化着数值的权重。而作为你积极反馈行为的回报,推荐系统会将最适合你的内容推荐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