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大家都喜欢对仗式的广告语,六个字、八个字、十个字的广告语,这与中国文化有关系,我们从小学学习对仗式的古诗词。此前,有很多比较熟知对仗押韵式的广告语,例如;维维豆奶,欢乐开怀;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一品黄山,天高云淡;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滴滴鲁花,香飘万家等等。这些脍炙人口的广告语,前后两句都是字数相同,最后一个字押韵。这种对仗押韵的广告语优点是听着好听,读起来比较顺口,容易记住。另外还有一些不是押韵性,个性表达,出其不意,不拘一格。例如:美特斯邦威的广告语“不走寻常路”、移动动感地带的“我的地盘听我的”、蒙牛特仑苏“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优乐美奶茶“你就是我的优乐美”、茶π“自成一派”、“新东方,老师好”等广告语,打破了对仗式的形式,都是简单的一句话,非常具有品牌个性,让大家也是记忆深刻。因此,广告语的表达,可以是多元化的,并非都要对仗和押韵。学会冲突式广告语“洗了一辈子头发,你洗过头皮吗?”、“海澜之家,男人的衣柜,一年逛两次就够了”、“旅游之前上马蜂窝”、“赶集网,啥都有”这些广告语都是出自叶茂中老师之手,让我们也是耳熟能详,但这些广告语都不是对仗式的。叶茂中老师曾经说过,你的广告语要么让人听到后发出疑问,要么发出感叹,如果做不到其中的一条,你的广告语就是失败的。叶茂中老师的广告语基本上都是冲突式广告语,即广告语的出发点都是从冲突中来。“洗了一辈子头发,你洗过头皮吗?”这句话按照传统的思维怎么可能是广告语,一是没有出现品牌名称,二是没有产品利益点,三是也不对仗押韵。可是这句广告语为滋源洗发水贡献了很大的力量,促使滋源洗发水一度成为国内洗发水市场头部品牌。“旅游之前上马蜂窝”,为什么上马蜂窝,没有答案,这就是好奇疑问,获得了消费者的深刻记忆,从而使马蜂窝APP下载量直线上升。冲突是式广告语从人的左脑和右脑思考出发,左脑是理性的,右脑是感性的,你的广告语一定要让左右脑相互打架,产生冲突。冲突式广告语的重要的是改变认知,产生冲突,从而加强记忆,容易成功。农夫山泉的成功,离不开冲突营销和冲突广告语,农夫山泉改变了中国消费者对小包装水的认知,奠定了农夫山泉的品牌地位。“我们只做大自然的搬运工”,农夫山泉从开始做包装水定位天然水,不做工业纯净水,矛头直接指向娃哈哈、康师傅、怡宝,天然水、矿泉水源自自然,自然到什么程度,比喻成“大自然的搬运工”,让消费者生动的理解到农夫山泉的天然品质,同时让大家思考:其他品牌的水不一定是源自大自然。相对纯净水,农夫山泉一直是鄙视,为了让消费者认识到农夫山泉的水好,曾经一度发起“PH值”挑战赛,告知消费者什么样的水是弱碱性水,什么样的水是酸性水,通过在水里种植植物、养花、养鱼来测试评判,一度让消费者颠覆了对水的传统认知,恍然大悟,原来好水是弱碱性,是源自大自然的天然水、矿泉水。也让国家相关部门出台政策,包装水只有“纯净水、天然水、天然矿泉水”三种类别,不允许出现其他概念的水,让娃哈哈的富氧水、康师傅的矿物质水都远离市场。通过水的营销来看,农夫山泉是冲突高手,制造冲突认知,让消费者关注自己,同时打击竞品,凸显自己品牌和产品的优越。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做大自然的搬运工。农谷山泉这句话特别狠,直接让竞品无话可说,实现了打击竞品、市场圈粉。五谷道场的广告语“非油炸,更健康”也是典型的冲突式广告语,激发消费者对方便面健不健康的认知,实现自己的产品价值主张。冲突式广告语的优点是快速让消费者关注,起到了“引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品牌知名度。定位式广告语定位大家都非常熟知,占领消费者心智,成为品类代表,实现品牌=品类。怕上火喝王老吉;滋补国宝,东阿阿胶;雅迪,更高端的电动车;飞鹤,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奶粉;青花郎,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一年卖出3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香飘飘奶茶等等,这些品牌的广告语不是对仗式的,也不属于押韵,全部是从消费者心智认知方向出发思考,喊出“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做了什么?”定位式广告语可以放大到整个行业,整个中国市场,也可以是一个区域,目的都是一样,希望成为“第一”,占领消费者心智,成为一个品类、一个区域的头部品牌。定位式广告语不追求押韵或者对仗,整体的广告语还是以“站在竞争角度以占领为主”的思考方式,更多是属于指令型广告语。广告语需要接地气“你喝的只是汽水,我喝的是北冰洋”、“好吃不过黄老五”、“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就是这个味儿”、“好空调,格力造”、“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瓜子二手车”、“看,妈妈,没有蛀牙,佳洁士牙膏”等等广告语,读起来比较好听,也容易理解,没有工整的对仗,没有深刻的语言,非常接地气的广告语。通俗易懂、简单直接的广告语比较容易传播,面对大众消费者的推广认知成本低,在营销中不走弯路。我们策划的一个畅跑品牌乳酸菌饮品,一年销售1.2亿瓶,如何做到的?做到了产品极致性价比,终端销售9.9元。我们的广告语“9.9元,一排的价格买三排”。一排指的是5瓶,常规卖到9.9元或者10元,而畅跑是三排即15瓶卖9.9元。“一排的价格买三排”这句话放在终端堆头,非常突出,直接表达了产品的价值利益,促进了畅跑的产品销售。接地气的广告语越来越流行,因为消费者越来越理性,每天广告的很多,对于复杂的,难于理解的广告语很容易忽视。接地气广告语有三个共性,通俗化、简单化、人性化。如今的人都是快节奏生活和工作,对于信息的消化都是快餐式,不喜欢听的太久,不喜欢唠叨的太多,对广告语更是要求简单易记。好广告语不要再以谐音、对仗为唯一标准,对产品卖货有帮助,对消费者认知有帮助,对品牌认知有帮助才是正道。好的广告语解决消费者痛点,满足消费需求。
​ 背景公司引入流程管理理念初期,通常首先是在总部平台部门试点开展,待基本的流程思想及体系搭建成型后,就开始在全公司推广进行。流程管理工作的主战场永远是在各业务现场,因此很多公司为了提高内部各组织的流程管理成熟度水平,经常在公司范围内营造流程能力提升的赛马氛围。为了尽快提升公司各组织的流程管理水平,平台流程管理部门计划设计一套评价指标来有效牵引和推动公司整体的流程管理工作。​ 现状与核心问题公司内部各层组织的流程管理工作常见问题如下:(1)缺乏明确方向。虽然总部流程管理部门在未来的流程规划方向上相对清晰,但其他各职能部门及事业部对自身的流程计划不明朗,没有明确的发展路径,缺失方向感。(2)主动性不强。为了提升公司整体的流程管理水平,总部近两年开展了一系列流程管理活动,如理念培训赋能、厂报文化宣传、流程执行力检查、流程优化项目等各种公司范围的流程活动,但各职能部门及事业部目前只是被动地按照总部计划牵着走,未独立主动开展相关流程业务,积极性不高。(3)整体把控不足。由于公司总部流程管理部门未深入业务现场,对各职能部门及事业部的日常流程工作缺乏了解,无法从全局角度进行通盘考虑,也无法具体指导各级流程组织日常工作的开展。​ 优化思路与方案(1)优化思路管理学上有个理论是,“你考核什么将得到什么”。因此,为激发各事业部及职能部门流程管理的潜能,发挥全公司各部门流程管理对业务价值的创造及推进作用,总部流程管理部门借用绩效指标考评的方式加强对各层级流程组织的管理及能力提升。(2)优化方案①评价范围:此次评价范围仅限于公司已设置二级流程专业部门的BU,及具有专职流程人员的平台职能部门。②评价对象:各BU及平台职能部门流程业务负责人。③评价周期:季度评价,并于次季度5日前公布结果排名。④评价原则:为进一步落实公司目前正在推进的相关流程工作,评价指标涵盖了公司已开展的相关流程业务,坚持客观评价不扣帽子,简单有效共同促进原则,每季度各部门评价指标也将纳入年终绩效进行综合考评。⑤评价指标:根据总部流程管理年度规划及各部门实际业务开展情况,流程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主要从流程文件审核质量、签批流程绩效水平、培训赋能、活动策划、流程优化项目开展五个维度进行设计,如表7-1所示。表7-1流程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序号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依据1流程文件审核质量(15分)流程文件在系统中的一次通过率为100%,退回一次扣1分BPM系统数据2签批流程绩效水平(15分)各部门流程单节点在系统中的平均签批时间须≤24小时,低一个小时扣1分BPM绩效数据3流程培训赋能(10分)每季度在部门范围内至少开展一次流程培训,时间不低于2个小时,否则不得分培训记录4流程活动策划(20分)每季度组织一次部门范围内的流程活动,如知识竞赛、优化案例分享会、业务比拼等,否则不得分实施方案及活动照片5流程优化专项(40分)主导开展一次流程优化项目得20分优化案例提报表参与一次流程优化项目得10分总部流程管理部门会将各部门考评结果作为各业务流程负责人年终考评发放奖金的依据。同时,会对业务部门负责人在后续的职位晋升中给出评价,作为个人对公司价值贡献的参考进行优先提拔。​ 优化效果(1)提高了流程工作积极性。通过搭建流程管理各级组织的绩效评价指标,提高了各部门对流程工作的重视程度,形成了公司各部门流程管理评比的赛马氛围。(2)承接了公司流程管理年度规划。“考评什么即得到什么”,通过对各部门流程管理绩效指标的评价,也从另一角度将公司的流程管理工作进行了分解落地。(3)找准了后续优化的重点。通过各部门流程工作的评价结果,能够为总部流程管理部门评价各部门的流程管理水平提供依据,从而针对薄弱部门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重点的优化改善。通过引用流程指标评价机制,有效提升了公司各级流程组织的活力,为各部门主动开展流程相关工作提供了可能。评价只是我们激活各级流程组织动力的手段之一,而最终目的还得依靠各级流程责任人及业务专家主动运用流程思维改善业务问题。
第三节虚拟股票 一、虚拟股票概述 1.虚拟股票相关概念虚拟股票是指公司授予激励对象一种“虚拟”的股票,激励对象可以据此享受一定数量的分红权和股价升值收益。如果实现公司的业绩目标,则被授予者可以据此享受一定数量的分红,但没有所有权和表决权,不能转让和出售,在离开公司时自动失效。在虚拟股票持有人实现既定目标的条件下,公司支付给持有人收益时,既可以支付现金、等值的股票,也可以支付等值的股票和现金相结合。虚拟股票与股票期权、期股有些类似,但虚拟股票只是一种账面上的虚拟股票,具有以下特点:(1)股权形式的虚拟化和股东权益的不完整性。虚拟股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股权,它没有表决权,只有分红权和资本增值权,不影响公司的所有权分布。(2)虚拟股权由公司无偿赠送或以奖励的方式发放给特定员工,不需员工出资。(3)因不涉及股票实际所有权的变化,因此激励对象可以非常广泛。(4)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因为获得分红收益的前提是实现公司的业绩目标,并且收益是在未来实现的。2.虚拟股票优缺点(1)虚拟股票的优点u 不影响公司的总资本和所有权架构。u 避免因变数导致公司股价的非正常波动,也避免了因股票市场不可确定因素造成公司股票价格异常下跌,从而对虚拟股票持有人收益的影响。u 支付方式灵活,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等值的股票和股权,或是股票和股权与现金的结合。u 操作简单,股东会通过即可。(2)虚拟股票的缺点u 兑现激励时现金支出较大。u 行权和抛售时价格难以确定。u 激励对象可能因考虑分红的因素,从而减少甚至于不实行企业资本公积金的积累,而过分地关注企业的短期利益。3.虚拟股票适用性虚拟股票激励模式比较适合现金流量比较充裕的非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但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单独使用虚拟股票作为激励手段的企业都比较少,企业一般会将虚拟股票与其他激励模式相结合,虚拟股票也可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转换为股票期权或期股等实际股票和股权。有时,企业在对经营层授予了真正的股权激励后,需要对核心骨干员工进行股权激励,但又不想所有权过于分散,即可使用虚拟股票,既达到同时激励经营层和核心骨干的目的,又不至于造成激励的不平衡。虚拟股票由于其操作简单的特性,在非上市公司中也有很大的应用空间,与上市公司一样,当达到规定的条件后就可以分享虚拟股票的分红,且同样可以转换为股票期权、期股、业绩股票等实际股份。非上市公司中,华为曾很好地运用了虚拟股。华为从1990年开始实施员工持股计划,2001年实施虚拟股权激励,此后的十多年间虚拟股权激励为华为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2010年华为虚拟股总规模达98.61亿股,华为内部超过6.55万人持有股票,每股分红2.98元,收益率超过50%。当然,华为公司并不是第一家在中国采取虚拟股制度的公司,几乎在它推出虚拟股的同时,上市公司上海贝岭、银河科技也推出了虚拟股权激励计划,授予部分员工一批虚拟股票,公司股价的增益为员工所得的奖金收益。 二、虚拟股票案例 某新三板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不定形耐火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2014年,公司实现主营收入7584万元,同比下降16%;实现净利润1287万元,同比大幅增长213%。公司2015年5月6日发布虚拟股权激励计划:授予对象:此次激励计划的有效期限为三年,即2015年至2017年,激励对象无偿享有公司给予一定比例的分红权。授予对象范围包括公司高管、中层管理人员、业务骨干,以及对公司有卓越贡献的新老员工等。业绩条件:公司以年度净利润作为业绩考核指标。设定的每年业绩目标为:年度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20%(含20%);授予方式:在实现公司业绩目标的情况下,按照公司该年度净利润和虚拟股权占比核算和提取股权激励基金。即:u 当年激励基金总额=考核年度净利润×加权虚拟股权总数÷加权实际总股本u 虚拟股权的每股现金价值=当年激励基金总额÷实际参与分红的虚拟股权总数u 个人实际可分配虚拟股红利=虚拟股权每股现金价值×虚拟股股数u 虚拟股权的授予数量,根据虚拟股权激励对象所处的职位确定股权级别及其对应基准职位股数(经董事会表决同意后基准职位股数可按年度调整),根据个人能力系数和本司工龄系数确定计划初始授予数量,根据年终绩效考核结果确定当年最终授予虚拟股权数量。虚拟股权的初始授予数量=基准职位股数×能力系数×本司工龄系数虚拟股权的最终授予数量=虚拟股权的初始授予数量×绩效考核系数u 本次激励计划授予股权共分为四个级别,基准股数区间为1万至2.5万股。是否授予年度分红权激励基金的基准指标是公司年度净利润增长率是否达到20%。u 公司处于收购、兼并或转板上市阶段的,虚拟股权可以通过一定的对价方案转化为股票或者现金补偿,具体转换方案另行制定。
这是赞成与批判各半的有争议一章:赞成者认为这体现了圣人洞察的价值,有人就举出乔布斯的话来证明本章观点:我们从不做市场调查;批判者认为这是没有经验、实践、学习的无根之想,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回到老子的背景,对于一个王室图书馆员来说,否定读书、学习的必要性,是荒诞的事。老子批判的是无脑盲动、无心乱跑、看多思少。这段话的意思:足不出户,依然能知天下事(阅读典籍也是一种“远足”);不看窗外,也可以知道天地寒暑、万物变化(除了看,还有其他感知器官)。你跑得越远,知道的越少(因为你的心放在跑路与风景,却没有放在思考天道)。圣人不必到处跑,也能知天下事;不必到处去看,也能心里明亮;不必刻意做什么,好事自然可成。有个流行的段子说,没有见过世界,如何会有世界观?没有经历人生,如何会有人生观?诸如此类。这些段子的观点纯属本末倒置:世界不是一张白纸,人世还有很多邪恶,你都要去经历一番?你要经历多少多久,才算攒够了世界观、人生观的佐料?即使你经历的世界都风景如画,你遇到的人都对你微笑逢迎,这就能形成真正的世界观、人生观?老子这一章是对这种蛊惑人心观点的迎头一击:没有靠谱的世界观,哪懂得如何体察世界的奥妙美妙?没有自己的人生观,你的人生就会变成别人任性的试验场。如果你不懂“不窥于牖,以见天道”,不懂得构建自己的世界观框架,你的头脑就是别人观念、情绪的跑马场。你听到、看到的越多,跑出去越远,知道的就越少。中国最近十年来出现一批听课迷、聚会迷,到处听课、到处聚会,名曰培训、游学、社交、研习,能学到多少真知,交到几个真朋友?无非是在热闹场中麻痹灵魂、消磨时间。到头来,都是浪费生命。多行者智,善宅者神。踏遍青山固然是好的,但真正的道在你脚下,在你心里,不在青山。本章还涉及认知来源的探索,仅仅从态度与实用角度理解本章,没有把老子的意思看透。老子本章是总结人的认识或者知识的来源,即认识论问题。中国思想里,认识论探究是相对薄弱的部分:如一句“心之官则思”就沿袭2000多年,几乎没有去追问这个心是怎么思的,为什么能思,思出的与实际的为什么是同一的等“形而上”的问题,而西方从柏拉图到贝克莱到洛克、休谟、笛卡尔、康德、胡塞尔、罗素、维特根斯坦、波普尔等,有延续2000多年的追问“认识与实际究竟如何对应”的认识论探究。中国人很容易接受认识论上的错误命题,如“物质决定意识”的庸俗唯物主义,却是为最大的主观主义开了个后门:无论谁或是某本教科书,把自己的理论定义为唯物主义就成了不可置疑的真理,这本身就是一种主观主义,其结果就是堕入到领袖崇拜、专制独夫的千年陷阱之中。庸俗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造成了严重的观念扭曲,比如,容易构成偏见的习语:要亲自调查才有发言权——什么叫调查?是抽样调查还是全部调查?如何保证调查的客观性?怎样保证调查事实与数据的解读不发生偏差?还有,不调查是指什么?指必须亲自调查,还是不亲自去调查也可以?再比如,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总结理论。如果按照这个说法,《孙子兵法》是不应该出现的,孙武在写成“兵法十三篇”时,没有参加过一次战斗;写作《战争论》的不应该是克劳塞维茨,而应该是艾森豪威尔或巴顿;管理大师不应该是德鲁克,因为他没有做过一天CEO。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老子发现单纯的经验、经历、感觉,并不能形成认识、洞察。这个判断是正确的。作为春秋时代能够阅览丰富历史文献的少数人,老子无疑是指通过对报告(奏章)、典籍等的学习,可以实现对世情的认识;经过对文献内容的梳理思考,也能对天道、规律这些自然与人为的规律,有所洞察。这是卡尔·波普尔(1902-1994年)所说的“世界3”:历史文献(包括物质成果)组成的人类知识世界。“世界3”内容本身,具有逻辑自我衍生的能力,这是人类认识的进步与进化,更是人类的财富。老子时代,“周守藏室”里不会有后世丰富的内容,但对于当时来说,也足够老子从中获得认识当时世界的丰富材料。人类认知来源这个问题,绝不只有“意识反映物质”这个单向过程,而是意识逻辑推演也在发现乃至“创造”新物质的双向过程。没有唯心、唯物的简单二分法,而是实在与认知(包括记录认知的文字、符号)的双向互动。量子物理看到的实在,已经超越个体感知的范围,但量子物理学的成果,显示这个不被个体感知的实在是真实存在的。老子与波普尔在一个关键认识上是同气相求的:人类不会从经验、经历、感觉中获得自由,解放人类的,是思考与知识。中国思想2000多年的实用主义与鹰犬哲学最欠缺的,就是对思想的信仰,康德说的好: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老子绝不是蒙昧主义、愚民倾向的主张者。相反,老子哲学的精髓,是强调思考的力量,对包括先人文明与前贤思考的成果,即“世界3”的认识与思考,一样可以做到: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没有证据显示老子是否定经验、感觉等个体实践与体验活动,但老子无疑是在强调一个思想家应该做的事情:独立的思考才是找到“道”(现象背后的规律)的根本途径。这是对人类思考(即使还没有理性这个语词)、人类思想或智慧的信仰,契合着波普尔的主张:《通过知识获得解放》。在写于1989年春的此书序言里,波普尔说:我们语言的陈述可以描述一种事态,它们可能是客观上正确或错误的。于是对客观真理的追求才可以开始,即获得人类的知识。对于真理的寻求,尤其在自然科学中,无疑被认为是生命在它对更好美好世界的漫长寻求过程中所创造的最好、最伟大的事情。科学是我们最大的希望:它的方法是纠正错误。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只能通过纠正我们的错误而增长。老子所反对的是把“其出弥远”当作知,并没有反对知本身,反对的是知的方法。老子的目标是“知天下、见天道”,怎么能说是反智呢?老子既不反智,也不反对学习,更不反对事功,但是老子的要求更高、对做对做好的标准严格: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不要只看见不行、不见、不为,而要看到知、明、成!
某大型机床股份公司管理研发的赵总心事重重地找到我,打开了话匣子:公司上上下下非常重视研发,这5年来技术人员从30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1000多人。但是,研发人员的增加并没来带来产品创新能力及产品竞争力的提高。与过去相比,一上市就叫好叫座的拳头产品太少了。新产品要不就是质量尚可,但成本太高,推向市场几乎没什么利润;要不就是新产品质量问题太多,谁卖谁倒霉,让销售及服务人员苦不堪言。现在还有大量的新产品在研发过程中,瞅着1000多号人挺多挺壮观的,但很多项目经理吵着人手不够,能按时交付的项目极少,绝大多数项目是一拖再拖,而且质量还不能保证。我现在几乎没有时间能静下心来想想技术问题,天天都是开不完的会,签不完的字,处理不完的协调。再这样的管理下去,我真的焦头烂额了。为了更全面客观了解该公司存在的问题,我对该公司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调研。经过专业诊断,顾问认为该公司的产品经营模式、产品需求管理、流程管理、技术重用及知识共享、组织结构及绩效管理方式都不适应该企业市场全球化、产品线多元化的发展需要,是时候实施产品经营模式管理变革了。调研诊断报告在该企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但最终这个咨询项目没有启动,原因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公司总经理是生产制造出身,认为顾问诊断出来的这些问题他们自身也看到了,但他们最近刚聘请了一位原H公司的副总裁,希望自己的问题还是自已来解决吧。在我与企业的交往中,经常遇到研发老总认为自己的企业研发管理问题很多,再不变革就没有出路的心急火燎状态。这时顾问反而会比较冷静,一定会问一句:“您这种变革的急迫心情公司一把手也是一样的吗?”如果总经理支持研发老总,并自己身体力行地主导IPD变革,这个项目成功的几率至少在80-90%以上。如果只是研发老总“剃头挑子一头热”,总经理不积极、不参与,这种咨询项目一定不会成功。变革是因为对现状不满而产生的强大动力所推动:公司变革的目标清晰,整个变革过程受公司所勾画的未来愿景的引导;变革是一个综合性的、全面的进程,组织结构及企业文化不可避免需要进行重新匹配;培训和参与协调机制及优秀顾问的专业指导;而最重要的是这一切的背后是因为有了“变革领导”最强有力的支持和推动。IPD变革不折不扣是个“一把手工程”,他(或她)必须在不将公司置于不可接受的风险之中去实现成功的变革。通过对IPD咨询项目的分析,我发现成功实施IPD变革的企业“一把手”通常都有以下特点:■拥有一种坚定的信念: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变革是必需的;■能够为组织勾画一种令人振奋而又明确的全新愿景,阐述这些愿景对于每个组织成员的意义,鼓励人们全力以赴去实现美好愿景;■对组织进行重组,文化进行重塑,有胆量推动公司所需的变革,有能力处理复杂和模棱两可的事情。国外的调查研究也有相似的结论,沃伦•本尼斯和伯特•南尼斯对美国90个曾成功的变革项目为依据,提出了这些领导者的以下特征,将他们与其他的领导者区别开来:他们有能力勾画一个令人置信的愿景;他们对组织进行重组以便组织追求这个愿景;他们合理地处理内部关系以大大促进组织的内部学习过程。有效的领导者能给员工一种深刻的感觉:“在愿景实现之后,我们将成为公司的中坚力量。”IPD变革还必将面临一个巨大挑战:人员的流动。因为一些干部及员工并不能或者是不愿意使他们的行为方式适应新制度的要求。美国德尔塔咨询公司专门从事变革管理研究的专家大卫•纳德勒指出:“处理那些不支持新的文化价值观的经理是一种重要的干预。随着变革过程的展开,一些经理们因为他们不能适应公司新的价值观而广为人知。如果他们不断违反新准则而没有任何处罚,他们就会破坏新的文化价值观的可信性。”美国联合信息公司的CEO拉里•博斯迪,曾经成功领导了联合信息公司的变革,而在这一过程中,128名高级管理人员中的69位离开了联合信息公司。华为公司的芯片事业部在推行IPD变革时,2/3的研发人才离开了企业。因此,老员工在变革过程中的流动和新鲜血液的补充是公司成功变革不可或缺的必经之路。IPD变革不是头脑发热的“简单式脉冲运动”,而是“企业一把手”清晰勾画了美好未来之路上,坚定不移推行组织向更高绩效前行的变革活动。在这场关系企业命运的变革之中,舵手不是研发老总、不是外部顾问,而是公司不折不扣的“变革领袖—CEO”。一把手重视IPD变革,就要花时间去学习、了解它。我建议甲方公司的一把手要参加业界的IPD公开课。作为公司一把手,他/她要强调:“公司以后要用这套理念与方法经营与管理公司,任何员工都必须学习它,了解它,使用它。让考试不合格者下岗,不换思想就换位置”等。与一把手相关的模块,如业务决策评审管理模块,必须要认真、全神贯注地听顾问讲解,并在工作中实施,为公司其他职员做好表率。在咨询项目过程中如发现有个别管理者不赞成、不参与、不支持IPD变革,一把手要有勇气将其“换位置”。在IPD咨询过程中,公司管理层要在咨询项目中不失时机地讲话,表明公司的鲜明立场。以下是深圳华为技术公司任总在IPD咨询项目启动会上讲话片断:“那些长期理解不了的人,不能理解IBM的IPD改革的内涵,就请他出去,我们这个小组不是终身制,我想能不能一个月清理一次,名单一个月发一次任命,我一年给你签12次字,每一次签都是免费的,就是一定要流动,我们的核心项目小组一定要流动,一定要走掉一些人。”“就IPD来说,学得明白就上岗,学不明白就撤掉,我们就是这个原则,否则我们无法整改。”中山欧帝尔电器照明公司赵伟总经理在咨询项目初期就制订了九条规定:支持IPD就留下,不支持IPD就走人等内容。步步高通信科技公司沈炜总经理在IPD咨询项目试运行前给全体员工发的邮件内容如下:公司的使命中,第一条就是对消费者提供优良的产品和服务!长期以来,我们的新产品开发存在诸多问题,而手机产品这一必须庞大的研发体系又将我们的问题暴露得一览无余!解决任何问题,既离不开软的(社会、,人的层面):即从文化(观念,意识)、人员、风格、技能入手、也更离不开硬的(技术层面):即从战略、体系、架构入手。IPD就是解决我们长期困扰这一问题的先进的、成熟的研发管理思想、模式和方法,是有效的、科学的、基于全球一流企业成功实践基础上的系统保证!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它所提供的产品,因为我们所有人的忙碌最终是浓缩汇聚成展现在消费者眼前的产品(广义的,含服务,终端形象等),要想让我们的企业健康长久,就必须要做世界一流的产品,就必须要成功地推行IPD,我们企业任何部门任何人必须要高度重视它,必须要了解熟悉它,必须要严格执行它,是只能且必须成功的头等大事!IPD的成功推行,是步步高通信能否基业长青的重要前提!!!也是我们每个人还能长期聚在一起、形成一个令人难忘的大团队的坚实保证!!!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也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系辞下传》第三章上一章我们从“包牺氏之王天下”,一直讲到神农、黄帝,把三皇五帝的这些历史,结合着《易经·系辞》给大家讲了一通。那么,上次讲的这个远古社会,我们看各种形态、各种生活方式,不管人们在生产生活上,还是从事社会人事当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通过易卦的卦象来表现出来。我们也看到,不管是打猎捕鱼、农业生产,还是水陆交通、市场交易,乃至于修房子、打官司、打仗等等这些,统统都在易卦的卦象当中寻找到了它的理论依据。当然,到底先有事件再有卦象呢,还是先有卦象再有事件,从《系辞》里看,好像是圣人根据这些卦象,然后才来创造发明了这些事物。但实际情况呢?也可能是先有了这些事物,然后才从这些事物里面抽象出了这些易卦。我们没必要多追究,两种情况都有可能。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一章,就是结合了上一章这些具体的例子,然后得出了一个结论。“是故易者,象也”,这里是接着上一章讲的,上一章里所说的易道的各种形态,包括我们能够看到的卦象、爻辞,以及易道的各个卦象之间的种种变化,都是由象而生的。所以“象”对易道来说是一个根本,易道的规律是通过形象表达出来的,所以是“易者,象也”。我们看《易经》六十四卦当中,每一卦可以说都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象。当然上一章里面就很明确,说得很清楚,打猎捕渔这些事就是从离卦之象而来、赶牛乘马这些事就是从随卦之象而来,等等这些都是有具体的象。所以古人有一种说法是“非象无以见易,非象无以言易。”《易经》是讲理、气、象、数的,但其最根本的特点是在于象上。因为理,《易经》的理和佛家的理、道家的理,都是能够相通的,但是观物取象,则是《易经》最独特的东西,用一阴一阳两根杠杠,就组成了千变万化的大千世界,这个是《易经》中间最独特的。远古圣人是通过仰观天象、俯察地理,然后中通人事,把这些东西揉在一起,创造了这么一套符号系统。所以,《易经》当中的一言一辞,无不来源于易象。“象也者,像也”,这里的“象”,当然就是指的易象。“易者,象也”,易啊,它就是象;那么“象”又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它是从哪儿来的呢?这个“象”,就是“像也”,就是指一个比喻、拟像、模拟。远古创造《易经》的圣人们,他们是通过仰观天象、俯察地理,把天上的这些象、地上的这些象,通过抽象的符号模拟出来、表达出来,用一阴一阳两根杠杠画出来,这个就是“像”。这个像只是一个比喻,而并不是一个实象。我们看乾为天,难道天就是六根直杠杠?不是嘛!但是,我们就能够从这六根直杠杠里面体会出乾为天、天行健的这种精神。坤为地,地也并不是说就是六根断了的杠杠,它也是一个比喻嘛,拟象而已。所以是“象也者,像也”。“彖也者,材也”,彖辞的内容是干什么的呢?它就是“材”,就是卦象的材料,就是构成一个卦象的内容,从彖辞里面我们能够体会得到卦象的内容。每一个卦都有它的卦德,这个卦德,往往就是通过彖辞表现出来。我们看乾卦的彖辞,“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这就是体现出来的乾卦的卦德。坤卦的卦德也是从它的彖辞里面体现出来的,“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我们看乾卦是统,统帅一切,统治一切,包容一切;那么坤卦呢,它是顺承,是顺乎于天。所以,通过彖辞,就能够表现出一个卦的核心精神,体现出它的卦德。“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阴爻阳爻,它是组成易卦的最基本单位,“效”这个地方,就是比拟、仿效之义。效天下之动,就是模拟、仿效了外部世界所发生的运动、变化。我们打出一个卦来,判断吉凶悔吝很关键的地方,就是看它的动爻;使卦象产生变化的关键,就在于爻位之动。我们还是以乾卦为例,乾卦总体来说就是“元亨利贞”,但是它每一爻所体现的内容是完全不一样的。最底下一爻是“潜龙勿用”,让你悄悄在那儿藏着,悄悄修炼,不要随便乱动;到了第二爻的时候,就是“见龙在田”,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显现一下,可能会“利见大人”,得贵人相助,等等。所以爻动在不同的位上,结果会差别很大。一个卦动爻的位置不同,就是说明它处在不同的动态之中,就会带来卦象整体的相应变化。比如说安安静静的一个卦,它代表的是我们在社会人事中的一个基本现象,也可以说是一个基本的、静态的模型,这个模型的构成因素就是六爻。六爻在不同的位置上,其中任何一爻的变动,都会给整个模型带来变化,整个易象就会随之而变化。我们经常说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包含哪些内容呢?包含目标值,还有执行者、投资人、内外环境、投资额度,等等,这些都是一个项目基本的内容,就相当于一个卦中的六爻。那么,这个项目中任何一个内容发生了变化,整个项目都会随之而发生变化。“爻也者,效天下之动”,它是模拟一个事件的运动规律,变爻、动爻就是这样来的。任何一个事情,你不动,那么好事也没有,坏事也没有,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也没有什么操心的,但是你一动,往往吉凶悔吝就从中产生了。这是“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就是因为爻动,从而产生了吉凶悔吝等等的结果。
第一节:2023年商务邮件运用的最新趋势“尺素重重封锦字。未尽幽闺,别后心中事”,“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古人用书信写尽了闺中情思和家国情怀。书信作为沟通交流的渠道工具,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至今仍在沿用,并被扩展到了商务领域。只不过,传统纸质书信已被电子邮件所取代。想象一下,有哪些场景需要用到商务邮件?你入职了心仪的公司,领到了自己的专用电子邮箱,小心翼翼又满怀期待地点开第一封邮件,从此,开始在这里接收公司的各种指令和信息。你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个意向客户。当你打好草稿,非常谨慎又略显笨拙地准备誊写邮件时,你发现邮件主题那一栏,写了删,删了写,半个小时过去,还是无从下笔。终于升职了。你充满感恩,给领导写了一封感谢信,详细汇报了自己的工作计划。并且激动地通过邮件给自己的团队下发了第一道工作指令。已是半夜两点。项目正成焦灼状态,集团领导关心结项,亲自打了2次电话,客户那边对目前成果不满意,团队小伙伴也是心力交瘁。你整理好思绪,分别给他们发去了邮件。……商务邮件承担着公司指令上传下达、日常管理沟通、客户沟通、产品营销、情感链接、维护人际关系等各种职能。由于私密性强、传播速度快、便于集中管理、承载信息多样化等特点,商务邮件广泛运用在交通运输、外贸、金融、IT、行业协会、机关组织、新兴媒体等各大行业。根据Statista的数据报告,2020年全球有40.4亿电子邮件用户,到2025年电子邮件用户将增至46亿。2020年,全球每天有3064亿封电子邮件被发送。预测到2025年,全球每天将有3764亿封电子邮件被发送。Statista报告显示,仅在2020年,电子邮件营销行业的市场价值为75亿美元。这个数字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17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3.3%。(Statista是全球领先的市场和消费者数据平台,它提供了大量的统计数据、市场研究和行业分析,帮助企业、政府和个人做出明智的商业决策。)3-1:Statista关于全球电子邮件的数据报告Mailmodo调查了超过150名电子邮件营销人员,制作了一份很有价值的电子邮件营销统计数据报告。他们发现78.29%的人报告说电子邮件营销是他们2022年表现第一位的营销渠道。(MailModo是一个电子邮件营销平台,允许用户添加互动内容到他们的电子邮件。)3-2:Mailmodo关于电子邮件营销的统计数据报告根据Statista的数据报告显示,全球特定地区的68%的企业使用电子邮件与客户沟通。79%的企业以某种方式使用其网站与客户进行沟通。电子邮件主要被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使用,84%的企业使用电子邮件与客户和供应商沟通。欧洲和中亚地区有82%的企业也使用电子邮件进行沟通。南亚地区使用电子邮件最少,只有54%的企业通过电子邮件进行沟通。3-3:Statista关于全球电子邮件使用情况的数据报告根据Coremail邮件安全人工智能实验室与奇安信行业安全研究中心的联合监测,综合网易、腾讯、阿里巴巴等主流企业邮箱服务提供商的公开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截止2022年,国内注册的企业邮箱独立域名约为537万个,相比2021年增加0.4%。活跃的国内企业邮箱用户规模约为1.8亿,与2021年用户规模相比基本持平。从电子邮箱的使用情况来看,2022年,全国企业邮箱用户共收发各类电子邮件约7660.6亿封,相比2021年企业及电子邮箱用户收发邮件数量增长0.3%。平均每天收发电子邮件约21.0亿封。3-4:国内企业邮箱用户规模变化图(Coremail和奇安信联合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