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见问题解答

(一)业务设计是公司层面做,还是产品线、产品层面做?

都要做,分层展开:

  • 公司层面:做宏观业务设计,明确整体目标、核心市场方向。
  • 产品线层面:针对 3-5 个核心细分市场,做更具体的业务设计,支撑公司目标。
  • 产品层面:针对单个细分市场,做细节业务设计,明确产品、模式、盈利。

上层(公司)粗一点、宏观一点,下层(产品线、产品)细一点、具体一点,比如华为的 BGBU、产品线,都有各自的业务设计,逐层支撑公司目标。

(二)成熟产品线和新产品线如何搭建?

分两种情况:

  1. 迭代升级的产品线(如华为通信技术从 1G 5G):按销售一代、研发一代、预研一代循环,根据行业节奏定周期(比如手机半年 / 一年迭代一次,通信技术 3-5 年迭代一次),确保衔接顺畅。
  2. 完全独立的产品线(如卖手机同时卖打印机):给新产品线足够资源,最好独立运作(比如成立分公司),避免老产品线挤占新产品线资源。很多企业转型失败(如诺基亚从 2G 3G、柯达从胶片到数码相机),就是因为资源没向新产品线倾斜,导致新产品线饿死

(三)怎么判断产品目标定得对不对?

没法绝对判断,只能秋后算账,但可从三个维度初步验证:

  1. 战略匹配度:目标是否符合公司整体战略?
  2. 客户需求匹配度:有没有跟客户沟通?是否满足客户核心需求?
  3. 资源可行性:研发、生产、资金等资源是否能支撑目标?

华为说领先半步是先进,领先一步是先烈,节奏很难精准把控,只能靠经验积累和持续调整。比如摩托罗拉当年判断 2G 手机成熟需要 5 年,结果诺基亚第二年就推出 2G 手机,摩托罗拉节奏错了,就失去了市场。

(四)针对产品线进行场景细分,能形成细分市场吗?

可以,但要看企业类型:

  • 技术驱动型企业(如英特尔):可按产品线场景细分,比如芯片分为服务器芯片、PC 芯片、笔记本芯片,虽然同一款芯片可跨场景用,但细分后能更精准满足场景需求。
  • 客户驱动型企业:建议优先按客户 + 产品 + 价值三维度细分,再结合场景优化,确保贴合客户需求。

没有绝对标准,关键是贴合企业实际,能精准定位目标客户和需求。

(五)产品路标主计划,每个产品路标都要走完整流程吗?

不用,建议:

  • 年度主计划:每年走一次完整的市场管理六步法,形成年度核心路标。
  • 日常更新3 个月小更新、6 个月大更新时,不用重复全流程,只需根据客户反馈、市场变化、研发进度,调整部分产品的时间、特性,确保路标贴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