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管理不是 “孤岛”,要和企业的绩效管理、制度管理融在一起,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就像高速公路要有驾驶员、交警、交通法规,才能跑得快、不出事。
(一)流程与企业管理体系的关系
可以用 “人体” 来比喻:
- 企业战略目标是 “大脑”,决定往哪走;
- 组织架构是 “骨骼”,支撑整个企业;
- 岗位角色是 “细胞”,是执行的基础;
- 运行流程是 “神经系统”,连接各个部分,传递信息、推动业务;
- 企业文化是 “基因”,决定企业的活力和寿命;
- 制度是 “交通法规”,规范所有人的行为,确保流程不乱跑。
所以流程不是孤立的,要和这些部分配合:比如流程要跟着战略变,战略要做 “开拓新市场”,那 “销售流程” 就要加 “新市场客户对接” 环节;制度要支撑流程,比如 “报销流程” 定了 “2 天内审核完”,制度就要明确 “超时审核怎么罚”。
(二)流程管理与绩效管理的结合
流程管理和绩效管理不能对立,要相辅相成:
- 流程是 “怎么做”,绩效管理是 “做得好不好”;
- 可以把流程里的关键指标放进绩效,比如 “报销流程” 的 “审核时间”“错误率”,“销售流程” 的 “客户对接时间”“签单率”,用绩效来倒逼流程执行;
- 绩效结果要反过来优化流程,比如发现 “销售流程” 的 “签单率低”,就去看流程里是不是 “客户需求对接不到位”,然后改流程。
我之前有个企业,把流程指标放进绩效后,员工执行流程的积极性高了,因为做得好有奖励,做得不好有处罚,流程落地比之前好太多,人均绩效提了 40%。
(三)流程优化成功的关键
总结下来就 16 个字:老板重视,全员参与,改变观念,持之以恒。
- 老板重视是前提:老板要牵头,拍板决策、排障碍,不能把事交给别人,不然推不动;
- 全员参与是基础:不只是设计师,基层员工、管理人员都要参与,流程才贴合实际,执行的时候才没人抵触;
- 改变观念是核心:要打破 “部门责任”“传统做法” 的束缚,接受 “岗位责任”“高效流程” 的新观念,不然流程改了,观念没改,还是白搭;
- 持之以恒是保障:流程优化不是 “一劳永逸”,要定期复盘,比如每半年看一次流程有没有问题,根据业务变化调整,比如新业务来了,要加新流程;老流程没用了,要砍,这样才能一直适应企业发展。
还有两个 “突破” 要做到:
- 突破传统束缚:别总说 “我们以前就是这么做的”,要想 “这么做有没有用,能不能更好”;
- 突破部门束缚:别总说 “这是我们部门的事”,要想 “这是企业的事,怎么配合能做得更好”。
做到这几点,中小企业的流程优化就一定能成功,不仅能降本增效,还能培养人、提升竞争力,比盲目学大厂、搞复杂管理有用得多。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