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服务外包主要有三种形式,即研发外包CRO、生产外包CMO与营销/推广外包CSO。
这里,对于CRO和CMO,不做过多的阐述,主要说说CSO。CSO(Contract Sales Organization),英文直译为合同销售组织,它主要为客户在销售和市场营销方面提供全面的专业服务,这其中囊括了市场调研、产品策划、市场推广、产品宣传、渠道设计、终端促销等内容。
国内CSO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在2009年之前,那时国内CSO还处于启蒙阶段。因为各种原因,外企的医药代表不断减少,但为了保证原来的销售规模,多数企业建立了自己的CSO 公司,把原来的直营队伍转移到了CSO公司,这样既规避了一些合规风险,又可以大规模增加销售人员,扩大销售规模。
第二个阶段是从2010年到2015年,国内CSO开始发展起来。随着外企CSO模式的成功探索,医药整条产业链的逐渐完善,医药行业专业化分工趋势越来越明显。CRO做药品研发,CMO做药品生产,CSO负责药品销售。这期间,国内医改政策也日趋明朗化,国家打击医药贿赂的力度在加强,促使药企向正规学术推广方向发展。很多有前瞻性的药企开始自建CSO公司,也有一些专业的CSO公司开始迅猛发展。
第三个阶段是从2016年起至今,国内CSO迎来了春天。在这个阶段,国家密集出台了两票制、营改增、医保支付改革及药品销售合规化等方面的一系列医改政策,在这些政策的倒逼下,国内药企和原代理商承担了很大合规压力,CSO模式也因此越来越受到药企和代理商热捧,乃至一夜间出现了大批“伪CSO”公司。随着2017年医改政策落地的细则文件出台,国家开始下大力度进行整治CSO,就连“泰凌”这样正规的CSO公司都遭到了处罚,何况那些假的离谱的“伪CSO”公司。现阶段真正能做到CSO公司职能的外包商,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这有历史原因,毕竟之前的“代理商”习惯的是“短、平、快”的客情营销模式,并不具备学术推广团队和能力。当前,有自己营销团队的中国药企只有15%,也就是说,85%的厂商需要寻找合作伙伴进行产品推广和销售,CSO的未来发展空间还非常大。

赵佳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