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研究法是实战性的过程,致力于分析当前用户的行为规范、品牌认知、意见反馈等内容,主要目的是应用于平台老用户提频和留存等功能。
从广义上讲,存量研究法是客观且具备结构化的,对于存量研究,我们调取的样本精准且按属性分布,拿到的结果和反馈通常都是平台客观存在的真实问题。通常存量研究区分有四种形式:线下情景访谈、一对一互动访谈、在线问卷、电话回访。我们重点分析线下情景及一对一互动。
1.线下情景访谈结构化结果导向
线下情景访谈的全结构化用户调研过程,被调研者由8~10名各个层级属性的用户组成,在会议室举行。情景结构访谈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情景氛围贴近家庭:会议室内部布置模拟家庭餐厅布置,有轻音乐和小吃甜点,完全还原家庭网购环境。同时,在内部安装单层透视玻璃和摄影设备,外部则设置独立小隔间,用户监控内场和处理突发问题。
人员设置明确分层:工作人员设置1名内场主持人,2名内场控场员(服务和话题陪聊),1名内场会议记录员及3~4名外场平台运营/产品人员。真实用户则按照线上分层,区分年龄、职业、性别等标签甄选8~10名社会人士参与,相互没有交集,核心目的在于校验线上用户分层策略。
软性引导话题切入:谈论环节从生活习惯入手,引导生活化话题。作息时间、购物位置、购物偏好、网购习惯、家庭平均收入、家庭人员组成等,沙发区逐一讨论访谈,并且开展自由式公开话题,引发全员共鸣,核心目的在于了解分层用户的差异化特点和对平台/竞争平台的了解。
情景抛物式过程调研:抛物引入是在情景访谈过程中的核心环节,经过上一轮的生活化话题讨论,我们需要给现场所有用户4~5款新零售平台(华润、永辉、天虹、家乐福等),每人提供200元购物津贴,在10分钟内消费完,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购买,最终10分钟结束,我们需要用户打开购买记录并逐一访谈购买原因和购买选择过程。这个环节的核心目的在于真实还原用户购买过程中的实际体验。
拿到结果反推产品:环节结束后,用户离场。接下来的工作需要整体复盘,复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情景访谈拿到结果并提供产品/运营层面的调整策略。复盘环节集结在场的所有工作人员,投影设备逐一回顾相关会议记录,从用户信息——用户体验——用户反馈——品牌认知——用户痛点等层级进行区分整理并安排输出BRD文档,拿到最有效且最真实的结果反推产品和运营的优化。
2.线下一对一半结构化互动访谈
之所以称为半结构化访谈,原因在于没有太明确的主体流程和规范式话题,更多的是采取现场即兴式的提问和走访。一对一半结构化互动访谈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走访线下门店找寻目标用户:走访客流较多的门店,样本选择也会更多。尽量在非高峰时间段在门店筛选用户。横向维度按照进店前的顾客、逛店的顾客、结账准备离场的顾客区分,纵向维度按照品类区域位置的顾客、年龄、性别,再细分一些可目测孕妇、学、大爷大妈等具备明显特征的顾客。
主动切入5分钟互动访谈:线下用户对于接受访谈一定是具备防备心理和不自然表现,所以主动切入的前5分钟务必设置一些官方、利益、生活化三个层面的话题。“您好,打扰了!我们是×××工作人员(主动亮工牌),今天我在门店做一个有奖调研活动,只需要简单聊一下关于购物方面的体验,就可以免费送您一张50元的购物券。大概会耽误您10分钟的时间,不知道是否方便?”
把握黄金5分钟拿到结果:主动切入后,用户放下防备,开始主动切入话题。按照人员划分了解用户线下购物习惯,线下购物频率及客单价,同时是否了解线上购物平台,线上购物平台的习惯是什么。如果是新用户,则可以利用50元购物券互动式教育用户线上购物体验。
5~10个样本结果进行复盘:一对一互动需要重点复盘。集结线下所有采访员优先提供样本基础信息和采访内容。每种用户的样本最好挑选2个采访员,用户校验信息的真实性,按照用户信息——用户体验——用户反馈——品牌认知——用户痛点等层级进行区分,同样反推产品和运营的优化。

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