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范蠡论道、术、名、实

昔者,越王勾践问范子曰:“古之贤主、圣王之治,何左何右?何去何取?”范子对曰:“臣闻圣主之治,左道右术,去末取实。”越王曰:“何谓道?何谓术?何谓末?何谓实?”范子对曰:“道者,天地先生,不知老;曲成万物,不名巧,故谓之道。道生气,气生阴,阴生阳,阳生天地。天地立,然后有寒暑、燥湿、日月、星辰、四时,而万物备。术者,天意也。盛夏之时,万物遂长。圣人缘天心,助天喜,乐万物之长。故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言其乐与天下同也。当是之时,颂声作。所谓末者,名也。故名过实,则百姓不附亲,贤士不为用。而外□诸侯,圣主不为也。所谓实者,谷□也,得人心,任贤士也。凡此四者,邦之宝也。”(《越绝书·越绝外传枕中第十六》)

释义:

从前,越王勾践问范蠡:“古代的贤君和圣王治理国家,以什么方法为辅佐?又是怎样取舍的?”

范蠡回答:“我听说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以道和术作为辅佐,舍末而取实。”

越王问:“什么叫道?什么叫术?什么叫末?什么叫实?”

范蠡回答:“道,它的产生比天地的形成还要早,不懂得什么是衰老;它生成万物,却不自夸工巧,所以叫作道。道产生气,气产生阴,阴产生阳,阳产生天地。天地出现了,然后才有寒暑、干湿、日月、星辰、四时,于是万物产生了。术,是上天的意愿。盛夏时节,万物成长。圣人就顺应上天的心意,迎合上天的喜爱,帮助万物成长。所以,舜弹奏五弦琴,咏唱《南风》诗,天下就太平富足了——圣明的君主能与天下同乐。这时,歌颂圣德之声就产生了。所谓末,指名声。因此,名声超过了实际,百姓就不会归附,有才能的人不肯为他所用,而诸侯国也都对他怀有异心,圣明的君主不会这样。所谓实,指粮食和财帛充足,得人心,任用有才德的人。以上这四点,是治国的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