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点行业与企业的数字化发展状况

(一)第一梯队:头部央企

头部央企在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方面走在行业前列,成为其他企业学习的标杆。例如:

  1. 中铁集团:作为大型央企,在铁路、公路、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拥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其数字化转型聚焦于项目管理、供应链协同等方面,通过构建数字化平台,实现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可视化管理和供应链各环节的高效协同。
  2. 中国交建(中交):作为中国最大的出海企业之一,业务遍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大量项目。中交的数字化转型注重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对海外项目的远程监控和供应链的精准管理,同时还能带动国内相关企业组团出海,共享海外市场机遇。
  3. 中国能建:在能源建设领域(如煤电、水电、光伏等)具有强大的实力,其数字化转型重点围绕能源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展开,构建了覆盖项目设计、施工、运维等全流程的数字化体系,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监控,提高了能源项目的建设质量和运营效率。
  4. 中国建筑(中建):尽管在数字化转型初期进展相对较慢,但自去年以来加大了转型力度,聚焦于建筑施工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如 BIM 技术的深度应用、智慧工地的建设等,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建筑施工的安全性、效率和质量。

这些头部央企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技术资源和政策支持,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投入巨大,建立了完善的数字化供应链体系,其数字化水平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二)第二梯队:头部国企与民营上市企业

  1. 头部国企:主要包括各省份的省属城投公司、建工集团等。这类企业在当地具有较强的资源优势和业务基础,数字化转型主要聚焦于区域内的业务需求,如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等。虽然它们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头部央企相比,在资金投入、技术应用、人才储备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数字化体系的完整性和协同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2. 民营上市企业:在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方面具有较强的市场敏感性和创新能力,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快速调整转型策略。这类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多聚焦于核心业务环节,如采购、生产、销售等,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业务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但由于资源相对有限,其数字化转型的规模和深度通常不及头部央企,且在数据安全、系统集成等方面面临一定挑战。

(三)第三梯队:优秀的腰部民营企业

腰部民营企业在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方面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针对性,能够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资源状况,选择适合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它们通常会优先引入与核心业务相关的数字化工具,如采购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等,解决业务中的具体痛点,提升局部业务效率。但由于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限制,其数字化转型的整体进展相对缓慢,数字化体系的整合程度较低,难以实现全供应链的数字化协同。

(四)第四梯队:小型国企与小微企业

  1. 小型国企:主要包括县域级、市域级的城投公司、建工集团等。这类企业业务范围相对狭窄,资源有限,对数字化转型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不足,大多仍处于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仅使用一些基础的办公软件、财务软件等,缺乏系统性的数字化规划和建设,数字化水平较低。
  2. 小微企业:受限于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因素,大多数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展缓慢,甚至尚未开展实质性的数字化转型工作。部分企业可能会使用一些简单的数字化工具(如电商平台、物流跟踪软件等),但缺乏对供应链各环节的整体数字化规划和管理,难以享受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