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综合渠道经销商

除了上述各个专业形态的渠道经销商外,还有一类就是能够同时覆盖多个渠道类型的综合渠道经销商,比如有的经销商既可以运作流通渠道,也可以运作商超渠道;有的经销商既可以运作流通渠道,也可以运作餐饮渠道和部分封闭渠道。能够运作多个渠道对于经销商是有利的,可以利用不同渠道的特性来实现最大化的综合效益,比如商超渠道的费用很高,经销商赚钱不容易,但是可以通过商超渠道营造声势和树立形象,然后再通过流通渠道来实现广泛覆盖,并利用其运营成本低来收获利益,而如果只是运作单一的商超渠道,要获得较多收益的难度则要大很多。当然,综合渠道经销商通常也只能同时运作2~3类渠道,并不存在全渠道型的经销商,这对于经销商的专业化实力和资金能力而言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综合渠道的经销商大都是以兼顾流通渠道和商超渠道为主,而且这类综合渠道经销商通常都集中在地县级市场,在市场规模更大的省会城市或者发达地级城市则很少,就连上海荣进、大连大雷、昆明逢发这样的大商,都是以商超渠道为核心。

之所以会存在这种分渠道经营的现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渠道的专业程度不断提升

每一种渠道都反映着消费需求的变化,当消费需求较为单一的时候,所对应的渠道类型也比较单一,这就像短缺经济时代,渠道主要就是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副食品商店和杂货店等少数几种类型,而在如今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消费者在不断分层,消费需求也在日益细分化和碎片化,不同的消费者有着各自的需求,相同的消费者也有着多样化的需求,由此也就发展出大卖场、综合超市、标准超市、社区超市、生鲜超市、便利店、电商等多样化的渠道业态。在这个过程中,经销商会发现不同渠道之间的差异很大,所针对的消费需求也在日益变化着,如果仍然像过去那样面对所有的渠道类型,就会面临非常大的挑战,无论是经营的经验、组织的能力还是资金的实力,都难以支撑同时面对多个渠道类型。与其面面俱到,不如聚焦在某类渠道上精耕细作,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新渠道不断涌现

当前正处于蓬勃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在这种大背景下,带有互联网基因的新型渠道竞相涌现,除了传统的平台电商外,还包括社群电商、微商、直播电商、食材直配、外卖平台、无人商店、城市直配及新零售业态(如盒马鲜生)等。这些新渠道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和消费需求,并且具有各自的运营特性。对于经销商而言,这都不是靠过去的经验可以应对的,要抓住新渠道带来的商业机会,就需要经销商实施专业化的运作,否则根本无从下手,这使得分渠道运作成为必然。

(3)渠道运营成本日益增加

当前的商业运营已经度过了传统的草莽时代,那个时候并不讲究商业规范,更没有社会保障。现在完全不同了,商业运作的规范程度不断提高,公司注册、财务合规、管理规范,同时经营成本也在不断提升,包括租金、薪资水平、社会保障等。在这种状况下,经销商像以前那样什么渠道都运作就很难了,搞不好赚不到钱,可能连本都要赔进去。

(4)厂家的要求日益提高

经销商的发展和厂家的要求密切相关,经销商的发展过程就是和厂家的要求相互博弈的过程。实际上,这并非厂家一厢情愿的要求,而是市场竞争的要求,如果厂家不追求持续的增长和发展,必然会被市场淘汰,所以他们对经销商的要求也是逼不得已。如果厂家在竞争中遭遇淘汰,与其合作的经销商也会受到损失。于是,经销商每年都要面对厂家要求增长的压力,这就需要经销商不断强化运营,增加业务人员和车辆,提高渠道覆盖率,强化渠道拓展和服务,以追求对市场份额的更高占有。在这种局面下,经销商只能将精力聚焦在某一两类渠道上,将其做深做透,根本就没有能力再去拓展更多的渠道,否则多而不精,最终也是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