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上一百,形形色色

“成性存存,道义之门。”最后这句很重要,真正能把这一句理解透彻,就入了道义之门了。虽然这一句也是《易经》当中的名言警句之一,但历代对此的解释却莫衷一是。“道义之门”基本没有歧义,就是入道的大门。最关键就是对“成性存存“的理解。

我们前面讲过,“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讲的就是易道成就万物的本性,所以乾卦的《彖》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正性,也就是这里的成性。乾道的变化是生生不息的,所以才能够成就万物的本性。这个“性”字在传统文化里面,不同的地方有不同意义和范畴。比如“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这个性指的就是万物共同的本性。但是“乾道变化、各正性命”的这个性,指的却是不同物种、不同现象、不同的人,都有各自的个性,是各人区别于他人的本性。“各正性命”,就形形色色的人或事,都摆在各自应该的位置上,摆在各自的正位上。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乾道变化把你变成了龙,你就到天上去飞,变成飞龙在天。你是凤的话,就找棵高高的梧桐树歇着,不要像麻雀一样歇到人家屋檐底下。变成老鼠的话,就老老实实去偷油打洞。这就是“乾道变化,各正性命”的感觉。万物之所以成其为万物,就是因为猫有猫性,狗有狗性,我们在座各位也都有不同的个性。我们何大哥是老成持重,对大自然的观察是入妙入微;李神仙看起来两鬓都上了点小雪霜了,却始终保持一种天然的心态,大家之所以把他叫“神仙”,就是因为天然而真嘛。

以前马祖大师手下有一位丹霞天然禅师。他本来是个儒生,要进京赶考的,半路上遇到一个和尚对他说:“你选官不如选佛。”选佛就是修行成佛嘛。丹霞问他,成佛要到哪里去?和尚就说,江西马祖大师那里是最好的选佛场啊,你去找他嘛。丹霞也真是拿得起放得下,说去就去。找到马祖大师,一见面,马祖问他,你来干什么?丹霞也不开腔,只把帽子往上一顶。马祖看了很久说:“南岳石头是你的师父”。丹霞就到了石头和尚那里,石头和尚叫他到槽厂做苦力,跟六祖初见五祖的时候有点像,这么一干就是三年。

有一天,石头和尚对庙里的僧众说,大家明天带上锄头背篼这些工具,一起铲锄大殿前的杂草。第二天,丹霞和尚端了一大盆水,“蹬蹬蹬”地跑到石头跟前去了。其他人都很奇怪,老和尚让我们带锄头背篼去锄草,这家伙端水做什么啊?丹霞把头一伸,对着石头和尚说:师父您看,我这里草已经长得很深了,请师父来为我锄草吧!石头和尚很高兴,觉得这个家伙很聪明,就把头给他剃了。剃了头之后就要为他说戒,哪晓得丹霞一听师父要说戒,爬起来一趟子就跑了。这一跑,一趟子就跑回江西马祖那里去了。到了马祖那里,他径直跑到大殿里面,爬到一尊罗汉神僧像上面,骑在罗汉脖子上耍。大家看到都很生气,觉得这个家伙太野蛮了,竟然跑到塑像上面去撒野,叫他下来也不肯,只好把马祖大师请出来。马祖一看,呵呵一笑说:“我子天然。”这个娃儿很好嘛,本性很天然啊!谁知丹霞和尚一听,马上从塑像上跳下来,给马祖磕了个头说:“谢师赐法号。”从此,他就叫天然了。

这段故事很精彩啊!他没有老老实实学过道,只是在石头那里干了三年苦力,但成为了一代大师,这就是因为他本性天然啊!禅宗史上,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禅师。有些人一辈子苦参,参到老了突然开悟,哎呀,原来是这么回事啊!有些人,比如丹霞天然这种,一开始就是清楚明了,参拜大德,无非是走个过场,游戏人生而已。

当然,我们李神仙还没有敢骑到佛像的脖子上去,但是心性中的确有一份天真本然,经常流露出来。我们说人是各有各的个性。有些人是刀子嘴、豆腐心,刘阿舅就是这样的。钟律师经常打击人家说:“你医德还不如你的医术。”实际上她不晓得,刘阿舅内心真正是个有情有义的人。我们在座的各位,大家也都是各有各的个性。“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我们每个人的个性,每个人的命运都是乾道变化的产物,这一切就是“成性”的感觉。

关键不好理解的就是“存存”两个字。对此,历代注释很多,有些注家说,“存存”指的是“存其所存”,第一个存是动词,第二个存是代词,就是说让某个东西存于它应该存在的地方。有些注家又说,“存存者,常存也”,指的是道义常存。这些注解不能算错,但总感觉没有搔到痒处。

南怀瑾先生讲得更新鲜,他说“成性存存”是什么呢?就是如如不动,就是如来。好像来了又没有来,好像动了又没有动,好像存在又没有存在。南老太爷讲得很高、很玄啊!让人听得云里雾里的,他老人家好像说了又什么都没有说,听的人呢,好像听懂了又什么都没有听到。当然,南老太爷一贯很滑头,说到关键地方就打擦边球跑了,要想抓住他的把柄几乎是不可能的。他老人家的“金刚三句”炼得很好啊!存存者,即非存存,是名存存。这么一讲,就谁也没有什么话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