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企业发展的分水岭是什么

1.辉煌的“柯达”走向破产的境地

柯达公司成立于1884年,1900年柯达的销售网络已经遍布欧洲,1964年柯达通过傻瓜式便携拍立得创造了相机销售的世界纪录。柯达公司在传统胶片影像时代,通过低卖相机,赚取胶片利润的模式占领了全球60%的市场份额,成为业界的领导者,辉煌的“柯达”成为相机和胶片的代名词。

然而,受到数字化潮流的冲击,从2000年开始,柯达的传统影像业务急剧下降。2003年,柯达决心调整战略,全力向数字化领域发展转型,将原来的业务领域重组为数字影像系统、医疗影像、商业影像、商业冲印等数字科技、显像及零部件(数码相机、打印机、冲印亭等)五个事业部。如图1-2所示。

图1-2 柯达的重组历程

柯达没有预料到,在数码影像领域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2007年,索尼、奥林巴斯、佳能、尼康相继推出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并引入高清技术,在原有产品上纷纷增加特色功能。与此同时,美国500强通用电气也正式进入数码影像领域,竞争越演越烈,柯达并没有构建起真正的优势。柯达开始专注于民用消费者影像、专业影像及图文影像业务。但是柯达为数字化转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仅在2007年实现了全年盈利。2012年1月,发展了132年的柯达,因资不抵债宣布破产,昔日辉煌的影像王国,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2.富士胶卷还活着

富士胶卷成立于1934年,胶卷胶片是富士胶卷的核心业务。富士胶卷在1936年进入X光胶片市场,1962年涉足复印机市场,1976年发明高感度彩色负片胶卷FII400。富士胶片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斥资20亿美元进行数字技术的研发,1983年在全球首创计算机X光成像诊断系统,1988年推出了商用数码相机。

面临数码时代的挑战,富士胶卷发现数码相机很难实现独有的技术和差异化的发展。在分析了富士胶卷的优劣势之后,从2004年起,通过兼并收购及合作的方式,在高性能材料、医疗和生命科学、光学元器件、印刷及文件信息处理领域进行布局,并在2005年进行业务结构重组,设置影像(过去的传统业务)、信息(医疗、印刷、液晶显示屏材料)和文件处理(文件处理器、复印机、打印机)三大事业部。2006年新建了富士胶卷控股株式会社,2007年以V型的营业收入线,宣告了转型的成功,当年传统胶片业务只占3%左右的份额,整个影像业务占到21.7%,信息事业领域收入为36.9%,文件处理事业领域占到41.4%。

富士胶卷实现华丽转身,2019年上半年,影像事业领域方面,销售收入为14.14亿美元,医疗健康及高性能材料事业领域销售收入达到45.20亿美元,文件处理事业领域销售收入达44.52亿美元。

3.昔日餐饮巨头湘鄂情辉煌不再

湘鄂情1995年在蛇口创立,1999年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品质提升,针对商务公务和白领以上人群,注重菜品和服务的个性化与高质量定位于高端酒楼餐饮,并确立了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的发展思路。到2009年,湘鄂情已经在全国有14家直营店和9家加盟店。湘鄂情营业收入也从2006年的3266.89万元达到2008年的61177.2万元,并在2009年11月11日在深交所上市。

2012年“八项规定”出台,湘鄂情业绩急转直下,掌舵人孟凯做出了转型“快餐+团餐”的决定,并在同年收购了上海齐鼎餐饮。然而,湘鄂情“高房租、高长期待摊费用、高人工费、高端品牌”阻碍了湘鄂情向大众餐饮发展之路,2013年湘鄂情陷入巨亏。这时孟凯做出了转型环保领域的决定,通过合作成立公司、收购的方式,进入了环保领域。2014年又做出剥离餐饮业务的决策,并重新定位主营业务为新媒体、大数据、环保三大领域,并在2014年8月将湘鄂情更名为“中科云网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管团队看不清公司的未来,纷纷离职,湘鄂情陷入危机,风光不再。

4.海底捞一骑绝尘

海底捞创始人张勇,1971年出生于四川简阳,他是典型的三无人员:没背景、没学历、没钱。1994年3月25日,张勇在四川简阳,开始了“海底捞”这个餐饮传奇的第一步。四川火锅遍地开花。做火锅,竞争异常激烈,单纯靠口味无法让“海底捞”脱颖而出,张勇认为只有一条路:用超出对手的服务,用超出一般人想象的服务,吸引客人。他尽力把服务做到满足客人的一切需求,让好服务带来回头率:帮顾客擦皮鞋、熬小米粥、送辣椒酱……对客户细致入微成了海底捞的服务准则,这种“变态”的好服务基因,很快让海底捞打开了局面,客人越来越多,名气越来越大。

1999年,一位来自西安的顾客用完餐后,被海底捞的服务感动,鼓励张勇把海底捞开到西安,并且在第二天为张勇买好了去西安的车票。1999年4月,西安首家海底捞(雁塔店)营业,海底捞正式走出简阳。2012年,海底捞开始在海外开店,走向国际市场。

近几年,海底捞进入快速发展之路,2015—2019年海底捞的自营门店数量分别为146家、176家、273家、460家、768家。

2018年9月,海底捞在港交所上市,其经营理念和经营策略受到投资者的高度认可,市值一路攀升,高峰时(2019年11月)市值超过2000亿港币,在餐饮业一骑绝尘。如图1-3、图1-4所示。

图1-3 海底捞的经营业绩

图1-4 海底捞上市后的股价走势

5.后来者的抖音反超快手

短视频从2011年起发展,2017年进入激烈厮杀状态,有30多家短视频运营企业成功获得投资。如今短视频已经成为重要的流量窗口,据Quest Mobile《2019年短视频行业半年度洞察报告》,短视频使用时长呈现爆发式增长,月人均使用时长超过22小时,已经在2019年成为月人均使用时长最多的泛娱乐内容。

抖音崛起之前,快手是当之无愧的短视频一哥。2011年,快手从工具类App起家,由GIF工具开始,不断迭代完善GIF工具功能,并寻求突破工具应用的属性限制,在2013年转型为短视频社区,更名为快手。快手上的“人”是更核心的元素,除了在拍摄功能、平台玩法上的多次优化迭代,快手在社区功能上满足了半熟人、半陌生人社交需求的说说功能,同时在内容分发上是基于用户社交、关注兴趣的。在商业变现之路上,快手稳步前行,2016年4月,快手上线直播灰度测试,2017年陆续上线了竞价、品牌GD(保证交付量广告)等广告形式,2018年快手正式推出直播功能。2018年10月月底,快手正式推出营销平台“Fe+新商业”,目前处于快手商业变现核心的仍是直播功能,快手凭借自身超高的流量,通过主播与用户的较高信任度、忠诚度,带货能力惊人。

而抖音2016年9月才上线,起步晚于快手、美拍、微视等众多短视频平台。抖音利用频繁迭代的思路,不断优化用户体验,降低用户使用门槛,吸引用户创作。对于优质内容的重视,让抖音导入了音乐玩家等KOL并承接头条的明星资源,奠定了抖音整个产品的基调。2017年3月,因为“小岳岳”在微博发布的带有抖音水印的模仿视频,抖音迎来了第一次下载狂潮。

抖音先与大量网红签约独家合作,利用明星借势宣传,之后利用广告、综艺,大规模进行传播,《中国有嘻哈》让抖音日活DAU从几百万增长到1200万,成了与快手比肩的短视频App。抖音利用各种综艺,向年轻用户进行传播,同时在线下进行活动聚会,增强用户黏性。如图1-5所示。

图1-5 快手流量分发思路

在流量分发上,抖音注重算法,实行优质内容为导向的滚动推荐,并根据完播率、点赞率、评论率、转发率等用户行为反馈指标,进行下一步流量分配。初次流量分配后,良好的反馈可以进行二次、三次推荐,扩大了优质内容的辐射范围,更容易打造爆款视频。如图1-6所示。

图1-6 抖音算法推荐(示意)

2017年,成立一年的抖音开始了商业变现之路,通过视频中插入广告、定制站内挑战、直播、上线电商流量入口(2018年上线)等方式,推进商业化进程。商业变现方面,抖音通过为品牌方提供大量头部KOL资源,频频出现内容爆款,直播及由此而来的电商带货模式。抖音2018年广告收入即已突破100亿元,2019年抖音的广告收入已经突破600亿元。

2019年,抖音进一步拥抱大众,不仅局限于年轻人,再次迎来增长,截至2020年1月,抖音日活用户已经达到4.0亿,超过快手,稳坐第一。如表1-1所示。

表1-1 短视频平台主要内容和用户特征

・・・・・・

岁月更迭,企业的兴与衰、生与死,潮起潮落。正如戏曲《桃花扇》所言:“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同样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决定企业成长的往往是隐而不现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