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怎样正确做好股权代持?

企业在资本运作过程中,非一定必要,股权尽量不要代持。特殊情况下必须要代持的,应变更登记到自己名下。签署清晰的代持协议,保留出资证据,表明代持关系,写明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1.对于禁止代持人哪些行为,有无报酬,报酬如何计算等等,都要在代持协议中约定明确。
2.只做工商登记层面的代持。除非不得已,否则应由投资人自己亲自行使所有股东权利,如参加股东会(可以以登记股东的授权代理人的身份在相关文件上签字)参与公司管理等。
如果隐名股东要请求确认其股权并登记为公司股东的话,法院要征求其他股东的意见,如果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隐名股东成为显名股东,则法院应支持过户,反之则不予支持。
3.被代持人还可以尽量屏蔽代持人与公司的联系。被代持人甚至都不让代持人了解代持股权的公司的相关情况。这条不失为防止股权代持人侵权的有效措施。
4.如果被代持人从工商登记到公司设立、运作完全隐名,则更应随时关注公司动向,并注意代持人动向。实际投资人一开始就要根据代持协议的约定随时行使自己的权利,比如要求代持人随时通报公司情况,每月坚持看公司财务报表,看相关文件,等等。对代持人的任何异动,要保持警惕。

5.在隐名股东向显名股东交付出资款时,应当采取银行转账的方式。如果采取现金交付的方式,一旦隐名股东否认,法院会对现金交付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在银行转账的时候,应写明款项的用途,例如,注明“某公司出资款”、“投资款”等字样,这样能和股权代持协议相互印证。

6.在显名股东的选择方面,尽量避免可能会有特定身份的人员。例如,有些人备考公务员,一旦考取公务员,则不宜继续代持。在受托人的财产和人品方面,尽量选择经济条件较好、人品较好的人担任显名股东。

7.尽量采取实缴出资的方式,让显名股东无后顾之忧。如果采取认缴出资的方式,也要尽量避免无法承受的高额出资。因为一旦遇到问题,风险是双方都无法承受的。

8.隐名股东事先要先征得其他股东显名的同意。因为需要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才能显名,所以隐名股东可以先征得其他股东的同意,这样在需要显名化的时候,就随时可以办理手续了。

9.在制定股权代持协议的条款时,应列明股东权利的行使规则,显名股东应依照隐名股东的指示行使股东权。如果公司召开股东会等会议,显名股东应当提前通知隐名股东。

10.为防止显名股东损害隐名股东的利益,还可以由显名股东出具股权委托书,授权隐名股东参加股东会,行使表决权。

11.将股权代持改造为其他类型的投资关系,例如,委托投资、股权投资信托关系等。委托投资关系在法律对股东资格有限制的时候,可以实现投资的合法性。

12.去做股权代持公证。在这一领域,公证机关抱有谨慎的态度,但各地公证机关的认识也不同。

总之,做好股权代持,要把各种可能的风险考虑到,提前签署好相关的协议文件,做好风险预防。

【做小结】

找人代持股权,对于隐名股东和显名股东其实都有风险,如何规避这些风险?下表列出了风险和规避策略。

股权代持风险与规避策略

股东类型

风险

规避风险策略

隐名股东

•代持关系不成立

•代持关系无效

•无法登记为股东

•名义股东不靠谱或出意外导致损失

•找靠谱的人帮忙代持

•签署合适的代持协议并留证

•取得公司其他股东的认可

•让名义股东的家属参与代持协议的签署

显名股东

•被要求出资

•被要求承担债务

•被隐名股东要求赔偿

•帮靠谱的人代持

•签好代持协议

•要求隐名股东先完成实缴出资

•行使股东权利时取得隐名股东书面指令

•不要滥用股东权利

了解股权代持的风险后,更利于科学严谨地做好股权代持,保护好双方的利益都不受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