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演练案例背景
本次演练以某纺织机械配件制造企业为例,该企业成立 30 余年,技术导向型,主营棉纺厂配套设备及售后件,客户包括国内棉纺厂、纺机厂及国外代理商,年营业额 3900 万,拥有 5 个生产车间,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研发与产品稳定性。
(二)价值链分析框架核心成果
1. 一级价值链环节(7 个)
产品研发→营销接单→排产准备→生产制造→产品组装→订单交付→售后维护
2. 关键增值活动拆解(以核心环节为例)
- 产品研发(A1):包含 15 个二级活动(B1-B15),具体为:新品设想(销售建议、展会交流、客户图纸输入)→审批立项→开发设计→方案评审→样品试制(工艺设备开发、车间试采)→市场推广→客户试用→试用报告→量产输入(技术标准建档、ERP 录入)→技术更改(新品修改、老品升级)→标准归档→技术支持(研发、生产、售后)→老品改进(问题发现、设计、验证、变更)→科技研究(基础材料、先进工艺、技术前沿)→专利申报。
- 营销接单(A2):包含 10 个二级活动(B16-B25),具体为:市场推广(线上 + 线下)→客户开发(国内棉纺厂、纺机厂、国外代理商)→客户试用(半年试用期)→客户下单(新客户签合同、老客户微信 / 电话确认)→销售接单→订单转换(统一格式适配 ERP)→订单录入→订单评审(生产部、技术部联合评审)→订单跟进→订单变更处理。
- 售后维护(A7):包含 4 个二级活动(B55-B58),具体为:安装计划调度→上门安装(产品清单确认、安装记录)→客户投诉受理(原因分析、反馈改进)→老客户维护(档案规范、定期走访、满意度调查、改进总结)。
3. 配套流程与表单
该企业通过价值链梳理,形成 29 道运营流程、180 张管理表格,涵盖研发、生产、销售、售后全环节,其中核心表单包括:新品立项申请表、订单评审表、生产计划排程表、安装验收单、客户满意度调查问卷、技术变更申请表等。
(三)框架使用关键要点
- 适配性调整:不同行业、业态需调整一级价值链环节顺序及关键活动颗粒度,如外贸企业可强化 “订单交付” 环节的报关、物流流程,服务型企业可增加 “客户关系维护” 环节。
- 责任到人:每个二级活动需明确主导部门与配合部门,如 “订单评审” 由销售部主导,生产部、技术部配合。
- 动态更新:每季度根据订单执行情况、客户反馈优化关键活动流程,如缩短客户试用周期、优化订单转换效率。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