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坚持现象与实在的二分是西方哲学的基本特征和一贯传统,其经验主义与超验主义是结伴而行、互为补充的。
(2)与西方哲学不同,中国哲学家并不把现象与实在加以区分,而是以“本质直观”的方式把现象与实在视为显微无间的整体。这种寓实在于现象之中的整体就是中国古人所谓的“道”。
(3)“下学上达”的彻底经验主义已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传统。“理学”对这一传统的歪曲和背离。
(4)从“显微无间”到“道德合一”。作为人的合目的性(“得”)的“德”。
(5)中国古代“主体即本体”的思想。“此在”的“我”在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地位,以及作为中国古代哲学传统的“人本主义”。
(6)在中国哲学里,“超验自我”与“经验自我”之间的“不即不离”关系。故中国哲学是一种“内在的超验”而非“外在的超验”的学说。
(7)中国哲学把“本体”不是视为某种“实有”,而是看作为一种“即用显体”的功能性的过程,也即古人所谓的“主宰即流行。”这就导致了以“生生”为其宗旨的中国古人特有的“易”论。
(8)宇宙的“生生”过程不是来身某种外力,而是生命自身的阖与辟、阴与阳、静与动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生命被视为“自我运动”。
(9)从天道的“生生”推之到人道的“健行”。中国古代的易论最终落实到人的行为。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