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绩效考评在部门内部达成共识后,接下来还要“拿到外面晾晒一下”,管理比较严谨的企业会组织个人绩效评议,更多专业人员及相关人员会参与其中,目的是使考评更加客观、公正。同时,个人绩效评议也是识别业绩好的人、锻炼参与评议的人的契机。
一、个人绩效评议
个人绩效评议由人力资源部门相关人员(如 HRBP 或绩效管理人员等)负责组织。评议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固定的管理团队评议;另一种是基于关联性原则,由相关部门的人员参与,非相关部门不做要求。固定的管理团队的人员组成比较好确定,通常根据部门的组织层级来选取,如同一层级或更高层级的部门负责人,只要定义清楚相关人员即可。相关部门人员的确定相对复杂,有些岗位人员接触的部门多,有些则基本没有相关人员,导致人员确定起来比较困难。所以,
目前常见的评议方式还是采用固定的管理团队,比如华为公司就采用了固定的管理团队来评议。
在华为公司,每个业务领域都有不同层级的行政管理团队,该组织在人事管理方面拥有广泛的权力,包括干部的选拔、评议、晋升、绩效考评、薪酬调整及股权激励等。在进行个人绩效评议的时候,行政管理团队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其成员大部分从部门办公团队(Staff Team,ST)中选拔,通常由具有丰富管理和专业经验的员工担任,行政管理团队主任一般由该领域的最高行政负责人担任,如部门负责人或总裁。团队其他成员则为关键职能部门的主管和资深员工,以确保团队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专业性。行政管理团队采用集体决策机制,所有重大决策均由团队成员共同讨论并投票决定。这种机制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即使行政管理团队主任也仅有一票投票权,且建议权与建否权分开,起到一定的制衡作用,无法单独改变决策结果,这保证了决策的民主性和透明度。行政管理团队的决策机制强调权力的分散和制衡,防止任何个人或小团体独揽大权。通过这种方式,华为公司有效避免了由于权力过于集中而带来的决策风险,确保了公司的稳健运营和长远发展。
在个人绩效评议阶段,华为公司各个领域的 HRBP 负责组织相应层级的行政管理团队参与个人绩效评议,通过评议控制个人绩效等级的比例分布、审议高/低绩效人员及特殊人员(新晋管理者、轮岗人员等),最终确定个人绩效评议结果。
行政管理团队达成一致意见后,可以快速推进后面的工作。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参与评议的行政管理团队无法达成一致的,可以提交更高层级的行政管理团队来决策,避免内耗。当然,对于层级比较高的管理者的个人绩效考评,往往由最高的行政管理团队或轮值董事长进行评议、决策。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规模小的企业需要简化操作。常见的是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总经理(含副总经理)商议确定,或者总经理授权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与业务部门负责人协商确定。
个人绩效评议完成后,由绩效管理人员或 HRBP 汇集成册,交由总经理或其授权的管理者、管理团队批准,个人绩效考评便告一段落。接下来要做的是个人绩效反馈、绩效结果公示。
二、个人绩效反馈
随着信息系统的普及,信息的传递与沟通更加便捷。不少企业在绩效评议过后,将个人绩效考评等级写到系统中,由系统自动通知(知会)员工即完成流程。虽然员工知晓了自己的“评分成绩”,但也仅仅是一个分数或等级符号而已。这跟学校考试后,老师改完试卷把每个人考了多少分告知学生却不讲解错题一样,对没有掌握这些知识点的学生来说,下次考试可能还会错。因此,好的绩效管理应该重视个人绩效反馈。
个人绩效反馈不仅要告诉员工本次的“评分成绩”,还要在告诉结果的同时与员工一起探讨:为什么本次绩效是这样的?未来的期望是什么?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在这个过程中期望得到什么样的资源或支持?等等。
美国陆军在完成一项任务后,会组织一个专门的研讨会,引导事件参与人共同探究“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情、哪些优势需要保持、哪些缺点必须改进”。这一过程称为任务后检视方法(After Action Review,AAR),传入国内后,演变为“复盘”,并成为众多企业家推崇的方法。
个人绩效反馈本质上也是复盘。通过这样的方式赋能员工,达到赋能业务的目的,同时也使组织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最终改善经营成果,支撑战略目标的达成。关于反馈,在接下来的第五节“反馈而不是知会”和第六节“绩效反馈管理”中还会重点介绍,期望大家能掌握这个方法,并真正应用起来。
三、绩效结果公示
在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个争议:绩效结果是否应该公开。尽管很多企业在绩效管理制度中明确“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但公平、公正尚难完全落实, “公开”则更难实现。不少业务负责人会有顾虑:好的评价不怕公开,不好的评价则怕引发矛盾。那么,绩效结果公开好还是不公开好?我们且先来看看古人的 智慧。
邱永明教授在其出版的《中国古代职官考核制度史》中对《便宜十六策》中的“考黜”“赏罚”专论进行了解析,其中提到“赏罚必须公正公平,而且要明赏罚”。“公正公平”较易理解,从“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
均”的主张中就可以看出,此外,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其《出师表》中提到的“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也体现了类似的主张;而“明赏罚”中的“明”有明确、公开的意思,继承了《韩非子·二柄》的思想。公正、公平、公开,“三公”成为绩效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
在当前的企业管理中,很多管理者对公开绩效结果感到畏惧,实则大可不必,公开可以保障公平、公正。对考评者而言,在阳光下作业使其更能尊重事实而非凭借感觉或交情;对被考评者而言,好的结果催其奋进,不好的结果也让其“知耻而后勇”,改进绩效,以便能迎头赶上;对“躺平”者而言,也形成了一种约束,使其改变工作态度。
华为公司便采取公开绩效结果的方式,在考评结果出来后,会有绩效结果公示环节,大家可以对比自己跟他人的绩效差距,看看拿 A 的同事平时是怎么工作的,有对比才有改进目标与方向。当然,对于不认同考评结果的员工,可以通过正式的渠道进行申诉。有问题解决问题总比“捂”着好,“捂”着的结局,要么是员工不满最终离开公司,要么是员工“躺平”进而影响整体的业绩,得不偿失。
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管理体系,公平、公正、公开是基本原则和要求。公平、公正要通过流程化、数字化来实现,公开则相对容易实现,只要想做,马上开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