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问题的根源

唐明伟深深地知道,在员工职业化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但是这个差距的根源在哪儿,唐明伟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有人告诉唐明伟,在华为、苹果、微软、思科、高通等跨国公司,经常可以见到在某一专业领域工作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业务专家和技术顾问,他们的职位等级有可能经理还高,薪水也可能比经理高,但是他们不会因为没有走上管理岗位而觉得不舒服,因为大家都清楚,专家、经理人不过是职业形式,大家各有所专、各有所长罢了。

但是,在国内企业的一些专业技术人员不被提拔为经理就觉得不受重视,事实上他并不擅长管理,而更适合专业技术,他们希望“做官”并不是要做管理者的工作,而是为了获得相应的待遇或社会荣誉。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的教育培训偏重知识与考试,缺乏技能和素养培养。中国教育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重考试、轻素养,结果就是培养出许多“高分低能”的人,这也是现在很多企业不敢用应届毕业生的缘故。培养出来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习惯用先进的理论,虽然有昂贵的仪器与工具,却缺乏真正将问题解决到底的勇气。

另外,中国人重概念重实质,做事不重流程与规则,你做过的事我又去重复做,单个人的效率很高,集体效率就低了。相反,西方人办事宁愿损失效率,也不可违背程序与预定的规则这些形式上的东西。比如,麦当劳就是因为规范普通食品的形式,使其生产公式化、工厂化而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效率。

唐明伟知道,中国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就是工业化起步较晚,管理理论与西方差距比较大,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运作则是最近30年的事情。由于企业发展历程的先天不足,中国企业员工对于职业化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员工缺乏基本的职业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