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明确工具方法

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产出一门课程的4P、4Q、4S、4H、4G呢?

A.​ 锁定4P的方法

B.​ 厘清4Q的方法

C.​ 匹配4S的方法

D.​ 生成4H的方法

E.​ 迭代4G的方法

A、B、C、D、E五个选项是产出一门课程的20个要素及方法,学员只有应用这20个方法才能系统完成一门课程的完整设计和开发。应会强调应用某项知识和技能完成某个任务。

应会是应得的基础,与应得直接相关,特指能够应用知识和技能完成某项任务是对应知的应用,通常用动词表示。

比如:排除某故障、解决某问题、形成某方案、绘制某图纸、编制讲师手册、编制学员手册、制定学习目标。

想一想:劣构知识如何转化为良构知识呢?

劣构知识通常是某人和组织想去做某事,有了这个想法后,要去行动时发现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以借鉴,这时候就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或听人讲一讲经验,自己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而这些经验和教训存储在当事人的头脑中。

不便复制和传承,为了更加方便复制和传承,需要当事人将自己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模型化,模型知识载体化。当一类知识以某种载体的形式存在时,就转化为良构知识。在企业开展培训时,规章制度类或有标准教材的内容属于良构知识,而很多经验分享类内容多属于劣构知识。

结构良好的知识结合应用场景直接引用就好,不作为教学内容梳理的重点,我们重点讨论结构不良知识的建构,也就是劣构知识的良构化。劣构的知识比较隐蔽,通常以某种经验的形式分布在不同的个人和团队里,结构不严谨,甚至零散,分享或传承均受限当事人,如果这个人不能够分享和传承,这些知识有可能消失。

所以,将这些个人和团队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结构化,结构知识标准化,标准知识信息化,信息知识智能化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组织智慧萃取或经验萃取。

劣构知识需要按照一定的场景或结构进行提炼和加工后,才可以更好地用于系统化的教学。理想的个人和组织知识体系构建情景是人人都是知识的创造者,人人都是知识的应用者。所有人都可以将有价值的知识随时随地生成在“道场”,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各取所需。

实际工作并非如此,过去在进行个人和组织知识体系构建时会组织一些专家按一定的方式在物理空间进行集中萃取,形成元知识,然后将这些元知识设计成可以教学的课程,来满足更多人的学习需求。

这种方法受时间、空间、范围的制约,尤其是这些知识的更新迭代不及时。理想状态是每个人都可以在云端,按照一定的顶层结构和知识结构生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获取需要的知识。

图2-3 知识体系生成的道场

当我们有意识地进行知识生成的时候,会面临三种情况:一是自己是业务专家;二是自己是课程设计开发专家;三是自己既是业务专家也是课程设计开发专家。如果自己是业务专家,我们学点课程设计开发的知识就可以开始了,应用知识萃取的四步法即可完成内容生成。如果自己是课程设计开发专家,不是业务专家的时候,我们现学通常是来不及的,最好的办法是合作开发;如果自己既是业务专家,也是课程设计开发专家,马上开始行动。

如果自己属于第三种情况,便可迅速开始教学内容建构。此时,首先要问自己:“我到底有什么?”我有多少经验可以转化为能够广泛传承的知识。

如何进行转化呢?通常在转化前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即在什么情景下,面临什么样的任务或挑战,用什么方式做了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当我们将经历还原后,便可以应用经验萃取的四步法进行元知识建构了,知识建构的四步分别是实践、表达、建模和生成。如图2-4所示。

图2-4 经验萃取的四步法

一是要有实践。未曾经历,不成经验。看到、听到、想到和学到的都不一定是你有的,只有实践过,才可以成为你的经验。

二是要有表达。当我们拥有某种经验后,需要用某种方式或结构将这些事实描述出来,按照事情发生的事实表达出来。

三是要有建模。结合事实发现规律。为方便传承,我们需要将事实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提炼,通常情况有三种逻辑进行建模:时间逻辑,如过去、现在和未来,昨天、今天和明天;空间逻辑,如你、我、他,上、中、下;程度逻辑,如好、很好、非常好,快、很快、非常快。如图2-5所示。

图2-5 建模逻辑

四是要有生成。当我们选择了某种逻辑表达后,接下来需要结合应用场景生成可以传承的,如文字、图形、故事、诗歌、音乐等。

练一练:

练习1:结合自己要设计开发的课程,识别一下自己属于哪一种情况?

A.​ 是业务专家

B.​ 是课程设计开发专家

C.​ 既是业务专家,也是课程设计开发专家。

练习2: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经历,罗列哪些经验可以建构成结构良好的知识,以便传承和分享。

练习3:劣构知识良构化的步骤是( )

A.​ 建模

B.​ 实践

C.​ 表达

D.​ 生成

练习4:良构知识建模的三种逻辑是( )( )( )。

用一用:

1.结合自己要设计开发的课程,按照劣构知识转化成良构知识的步骤,将相应的内容梳理出来。如表2-2所示。

表2-2 内容梳理

建构步骤

建构要求

具体内容

实践

有哪些实践

表达

经历什么

建模

逻辑结构

生成

某种载体说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结果呢

2.请结合自己要设计开发的课程,写出学员学习了你的课程会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