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有意义的失败,无意义的成功

林枫留意到部分管理者,在发现员工工作做得不好时容易横加指责,甚至眼里容不得沙子,举出做事应该“一次性做对”的说法,对员工进行严厉批评,使员工无地自容,导致员工在工作中战战兢兢,生怕有一点“行差踏错”。这类管理者就像一个“行为判官”,随时拿着“戒尺”,对员工耳听面命。

其实对员工工作上的失误,要根据场景进行区分,并进行相应的指导,才能真正取得员工行为改正与绩效改进的效果。

在《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一书中,提到除了看结果的好坏,也要看做事的人能否从中学习,也就是区分“有意义的失败”与“无意义的成功”。

所谓有意义的失败,是指虽然事情做错了,或者绩效表现不好,但做事的人能够从中学到经验教训,搞清楚了失败的真正原因并找到改善的措施。这样,他下次再做类似工作时,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这种犯错是有意义的,这种失败是值得宽容的。因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就是不停地通过试错来学习的。

如果不允许别人犯错误,不宽容失败,组织中就没有人愿意尝试新的做法或新行为,只会按部就班,听从上级的命令,或者刻板地按照规章制度、既定程序来行事。这样,整个组织就不会有创新,没有人愿意变革,组织就没有生命力和适应力。

相反,无意义的成功是指,虽然事情成功了,但不知道为什么会成功,搞不清楚这里面的关键因素和机理,也可能是偶然的,不可复制或重现,意义并不大。

因此,管理者要懂得,无论成败,通过复盘,搞清楚成败的原因,从中学习到经验教训,才是最重要的。除了看结果的好坏,也要看做事的人能否从中学习,也就是区分“有意义的失败”与“无意义的成功”。

将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员工也同样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一件件事情上磨出来的。

华为的任正非也提到“从失败中分析和提炼成功的要素”,他认为:“失败过程中蕴含了非常多的成功要素,不要因为失败就不再反思,要从失败中找出成功的要素,来促使自己尽快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