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专家人设做爆款视频的九大关键词

(一)目标人群

需明确视频受众,不可贪心。若既想面向公司领导,又想覆盖基层员工、业务员、经销商,最终会一无所获 —— 不同人群关注的内容差异极大。如今小红书、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均实现精准定位,人以群分特征明显,即便细分人群,平台也有足够数量支撑,无需担心受众面窄。

确定目标人群后,要针对其需求设计知识点。用户看到视频时,若觉得内容与我相关、对我有用、说到我心坎里,会产生情绪共鸣,进而成为粉丝并给予支持。以我为例,虽懂视频知识、主播培训、投流技巧,也开展过相关培训,但内容始终聚焦领域,只服务于做酒的人群。

(二)兴趣

兴趣包含自身兴趣与用户兴趣,二者需协调统一。若用户喜欢的内容你不愿做,用户接受的表达方式你无法呈现,做视频会非常吃力,而一旦感到累,就难以坚持。

很多人做不好视频,并非能力不足,而是过程中因数据差、无支持、涨粉慢等问题失去动力。持续的动力源于找到自身感兴趣、做着轻松,且用户能接受的内容与表达方式。找到这个平衡点后,做视频会像一样轻松,越做越开心,经验与状态不断提升,效果自然变好。

此外,专家易陷入说教误区,而用户反感被,更希望被当作兄弟、朋友平等沟通。部分专家为维护形象,在书架、老板桌前一本正经讲知识,会让用户感到压抑,加上内容枯燥,用户大概率会划走。实际上,各平台对用户公平,初始会给予 200-300 流量,再依据完播率、暂停、转场等数据判断是否继续推流 —— 平台靠无感情的算法评估内容,数据好才会给予更多流量。

(三)场景

知识点与观点的呈现场景很关键。比如部分讲财经的博主,会在厨房、晒衣服、做家务时讲财经,这种冲突场景打破了专家需在商务场合讲知识的固有印象,让用户觉得博主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而非高高在上的专家。

我们总结出场景流量规律:户外场景流量优于室内;室内场景中,客厅流量优于办公室、书房,家庭场景整体优于办公场景。核心是让场景充满人间烟火气,体现真实生活感。我起号初期,视频背景虽为书架,但架上有酒有书、显得杂乱,衣着也随意,就是为了营造真实感;近期多在车内拍视频,因车内场景能与司机或同事互动,交流感更强,流量比户外风景场景更好。

建议专家拍视频时远离办公桌,即便在书房,也可将环境布置得更生活化;家人做饭时,可边剥蒜边互动讲知识,哪怕车内环境一般,也比在办公室拍摄效果更佳。

(四)文案的原点

文案的原点即引出知识点的事件或故事,需结合当下社会热点事件、热门故事或大众关注的话题创作。只有贴近用户关注的内容,才能吸引其注意力、引发代入感,若脱离用户关心的话题,即便知识点专业,也难以激发用户兴趣。

(五)黄金三秒

黄金三秒的核心是视频开头第一句话就要抓住用户注意力,避免其划走;同时视频结构需开端是高潮,结尾也是高潮。我制作视频时会刻意设计这种结构,很多用户看完后会觉得意犹未尽”“没听够,正是这种高潮式开头与结尾,让用户对视频印象更深刻,甚至会主动回顾内容。

(六)白金一帧

白金一帧指视频画面需丰满。多人出镜效果优于单人,背景越复杂越能吸引用户目光 —— 用户会不自觉关注背景细节;若画面单调(如单人对着纯色背景讲知识),易让用户产生视觉疲劳、失去耐心。拍摄时需多设计画面,可通过摆放与内容相关的物品丰富背景,提升画面丰富度与可看性。

(七)三有原则(调整版)

传统三有原则有用、有情绪、有趣,但多数专家难以做到有趣,因此我将其调整为有用、有情绪、有冲突

  • 有用:内容需为用户提供实际价值,如实用技巧、专业知识解读等;
  • 有情绪:通过内容引发用户共鸣,如认同、好奇、感动等;
  • 有冲突:主动制造场景冲突(如厨房讲财经)、行为冲突(打破常规表达或动作)、观点冲突(提出有道理的反常识观点),冲突能增加视频话题性,吸引用户停留与互动。

(八)标签

标签的精准度对流量推荐至关重要,只有专业直播与视频运营人员能深刻理解其重要性。标签与内容关键词设置精准,平台才能将视频推荐给目标用户;若标签、关键词错位,可能出现内容是酒相关,却推给带孩子的宝妈这类情况,导致视频无人观看、点赞,最终作废。因此发布视频前,需研究目标人群关注的标签与关键词,精准设置以提升流量精准度。

(九)权重

权重分为账号权重与内容权重:

  • 账号权重:靠日常积累,账号更新频率、内容垂直度、用户互动率(点赞、评论、转发、关注等)都会影响基础权重。基础权重越高,平台给予的流量层级越高,初始推流的数量与质量也越好;
  • 内容权重:与单条视频实时数据相关,如发布后的实时播放量、点赞率、完播率等。实时数据表现好,内容权重就高,视频更易获得平台额外推流,进而成为爆款。

以上九大关键词若展开讲解,可深入分享 3 小时。目前专业内容仅靠图书传播范围有限,建议作者参考这些方法与关键词拍摄视频,更直接地传播专业知识,让更多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