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招聘结果,因为人力资源部门已经知道自身招聘的标准及市场人才的大概情况,就可以促进并且给用人部门一个清晰标准——要招聘什么样的人,也了解需要用什么样的成本招聘到位,就能大幅缩短招聘决策的时间。通过提供这些信息,帮助用人部门减少不切实际的幻想,在合理的条件下找到匹配的人选,最后面录用过程也会清晰明了。
(1)促进恰当的面试流程
人选按照画像找到了,并且推荐了用人部门,到底要不要安排面试?有时候,企业内部有很大的分歧。刚开始面试可能会很顺畅,毕竟通过第一轮面试反馈后可以调整方向,用人部门还有十足的动力做这件事情。一旦面过一批人选后,发现跟原定的标准差距较大,用人部门很可能觉得浪费时间。
有时候是这样的情况,即使是原本可能是市场上的稀缺人选,用人部门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用对待普通员工的方式面试他,可能会错失优秀人选。
怎么避免以上事情发生?除了做好人才画像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有对人才地图的认知。要面试的人选,在市场上属于什么分位的人才?跟他类似的人选大概有多少个,如果他没有谈下来,我们还需要花多大力气去寻找?如果他能谈下来,对于企业战略推动有多大的益处?
以上问题,除了一部分工作可以留到面试中和面试后进行,前期的工作必不可少。因为优秀稀缺的人才,一旦在面试过程中没有妥当处理,就可能影响他的面试体验和后续的谈判。因此,有效且真实的人才地图信息,能够帮助我们做好面试前和面试中的工作,使招聘成功率大大提高。
(2)推动有效率的录用
能够较好地推动面试流程,并妥善做好面试安排,人才地图的信息也能推动企业的有效录用。
这个人选在市面上的稀缺程度如何?他的薪酬是否被低估?他的薪酬要价是否过高?我们能够开出的薪酬吸引力是否足够?一份包含薪酬信息和组织架构信息的全面人才地图,能协助企业做出有效率的录用决策,而不会犹犹豫豫,一拖再拖。同时,帮助企业开放地调整薪酬方案,吸引人选。即使薪酬方案不尽如人意,知道自己企业在同行业企业的长短板,也能找到其他补充信息来跟人选谈判。
人才地图是如何优化职位需求的呢?很多人选在入职新企业后,有可能对企业不满意,对企业不满意导致不应该有的流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跟自己原来期望的工作状态存在比较大差异,或者是好不容易招来的人选,发现他跟我们预期要求的不一样;或者因为职责不分明导致这个人选没办法发挥优势,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也有可能是他的工作量过大导致特别辛苦,最后人选不得不流失。

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