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同城配送发展挑战与压力 

根据上市公司的财报、媒体公开报道及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统计,2019年即时配送领域交易规模达到1312亿元,2020年达到1700亿元甚至有望突破2000亿元。近三年来,即时配送领域交易规模增长率在30%~40%,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

1.深入绑定供应链,定制化同城配送的存在价值    

新零售供应链的本质在于利用上下游的网链结构把优质的商品服务提供给用户。商品、销售、用户信息及关键的物流自然成为整个网链结构不可获取的核心部分。
     同城配送的行业发展一定是定制化且深入参与供应链需求发展的核心,品类的差异提供给物流配送过程环节中的服务差异就存在很大机会点。生鲜电商的快速发展、所关联的配送保质、仓储损耗、库存周转都会成为供应链上下游的定制需求。例如“顺丰冷链+顺丰同城急送’的综合性解决方案,为餐饮企业提供全链路的“从源头到餐桌”的物流服务案例。

供应链的网链结构另一部分主体在于用户信息,最后一公里直面用户交接,可获取的信息具备完全的真实性和一手性,信息整合和资源利用,同样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2.第一梯队建立行业规范,领头二三梯队发展    

行业的发展从0到1、从1到100一定会出现白热化竞争和梯队形态。同城配送同样如此,顺丰、四通一达、新达达等传统物流巨头行业,美团、蜂鸟、闪送等具备互联网基因新型物流行业,当然也会有一些小型本地化的快送服务。发展模式、服务标准、文化理念大相径庭,某种程度上会造成行业的畸形发展。

梯队发展是互联网企业惯用的发展思路,当行业因为白热化竞争出现竞争畸形,势必需要梯队化和标准化确保方向统一。大头带动小头,小头反哺大头。传统巨头物流行业拥有强大的社会化资源和稳健的管理流程,互联网背书下的物流行业拥有足够丰富的大数据资源和创新模式思维,而本地化物流却具备天然的地域特色环境。良性的梯队发展和规范化的资源共享互补,一定是未来新零售同城配送的核心话题。


3.新型消费结构正在推动城镇化转型发展    

新零售的转型与人的消费需求、技术进步、交通方式及消费场景等要素密切相关。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高渗透情况下,新零售的购物场景逐渐变得多元化,区域部分差异逐渐被拉小。在2016年经历过拼多多的“消费降级,渠道下沉”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后,各大互联网巨头将同城配的矛头逐渐转向三四线城镇。拥有充足的社会化资源和移动互联网的文化认知,带给城镇化转型的空间同样巨大。

同城配送的发展源于新零售,也深度依赖新零售。做好供应商各个环节的闭环与高效、便捷的服务体验,或许才是同城配送的发展本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