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善课题与部门的关系
一般来说,在企业经营方针或企业经营计划中会对企业的经营目标有所阐述,只要在研究企业方针和计划的基础上就可以大致了解企业的重要课题。
绩效大课题改善活动可以贯穿企业管理的所有方面,特别是那些与企业经营管理直接相关,又直接影响企业竞争力水平的课题,都是这项改善活动的重要部分。
绩效大课题改善活动是涉及企业内所有部门的活动,为了集中企业(人力、物力)资源解决那些最重要的问题,企业可以根据某一阶段的需要来决定改善的主攻目标和改善活动开展的优先顺序。
由于这些改善课题通常又都是跨部门存在的,如表4-10所示,就是改善课题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关关系。
表4-10 改善课题与部门的相关关系
部 门 项 目 | 设计和技术 | 销售 | 制 造 | 检 查 | 间 接 |
效益改善 | ◎ | ◎ | ○ | ○ | ○ |
生产效率改善 | □ | □ | ◎ | □ | □ |
品质改善 | ○ | □ | ○ | ◎ | ○ |
安全卫生及环境改善 | ○ | □ | ○ | ○ | ◎ |
初期管理改善 | ◎ | ○ | ○ | □ | □ |
间接部门效率改善 | □ | ○ | □ | ○ | ◎ |
注1:◎ 课题主导部门;○ 课题相关部门;□ 相关性不大 注2:所谓间接部门,就是那些不直接创造产品价值的部门,如人事、行政、总务、计划、采购、财务等 |
可见,所谓改善课题都是一些与企业经营活动、事业计划密切相关的内容。但是,改善课题与事业计划既有关联又是有区别,改善课题是对事业计划的一种承接。
事业计划主要是指经营者对企业将来经营活动内容进行的规划,比如新产品的开发、营销渠道的建立、设备的投资及管理系统的导入等。而改善课题大多是指那些对工作方法进行改进,及通过工作方法的改进改善企业经营业绩的内容,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节能降耗等。
正因为这样一些大的课题是跨部门的,所以用指标分解的形式来界定不同部门的改善效果就显得十分重要。
2、改善成果指标体系化
课题改善活动与企业经营效益密切相关,有效把握效益改善活动对经营效益的影响,建立一套清晰量化的改善成果指标体系很有必要。这套体系不仅能让我们很好地评价课题改善的成果,反过来,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指标体系指导和安排进一步活动的计划和目标。
图4-4是降低生产制造成本活动的成果指标体系图。

图4-4效率改善成果指标体系图
运用这个指标体系图,一方面可以对持续开展的改善活动进行规划,即将大目标细化到各个小指标,并决定具体项目的负责人和推进计划;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这张体系图具体评价某一分项课题对达成整个课题目标的贡献度。
任何一项大的改善课题都可以建立一个如图4-4所示的指标体系图,用来指导、计划和评价改善活动及改善活动的成果。

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