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还记得第一章我们介绍的那个“靠谱度”吗?说的是客户如何判断一个销售人员是不是靠谱,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点是“能力”,它包括“知识”和“技巧”,而“拜访”正是我们展示自己“能力”、体现自己是不是真的“懂”客户的时候。
1.客户拜访准备表
我们说过,“知识”里面包括“知客户、知行业、知竞争对手、知自己”,下面我们用表5-1来说明拜访客户前要提前获知的信息。
表5-1 客户拜访准备表

在第一章中我们说了如何更好地了解客户信息、行业信息,在这里不再赘述。大家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包括客户网站、公告、媒体报道市场上的一些APP等,在拜访前详细了解客户的相关信息,防止到了客户那里说一些外行话,甚至闹一些笑话。
有一次,我和部门的大客户销售小刘一起拜访一家知名的球鞋品牌公司,同行的还有技术部门的两位同事。没想到,刚进公司大门就被保安礼貌地拦了下来,指着我们技术部的两位同事的鞋子说:“实在不好意思,这两位的鞋子不行,不能进去。”
奇怪,两人穿的鞋子也没漏脚趾,没什么不雅观的,只是不像我和小刘为了表示正式,都穿的皮鞋。
保安大哥指着门口的一个牌子给我们看,上面写着“穿着××、××、××品牌球鞋的员工及访客禁止进入园区”,我们都傻了眼,真没想到还有这种规定!
后来和客户关系熟了才知道,这是因为多年前有一个重量级的采购商在园区谈业务,结果看到很多员工都穿着他们竞争对手的球鞋,因为这个原因,对公司球鞋的质量表示了怀疑,并且在价格谈判的时候把这一点说了出来,让他们的老板非常没有面子,因此才有了这项规定。
最后那两位技术人员愣是穿上蓝色的鞋套才让进去……
还好是技术人员,如果我和小刘带的是公司领导,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另外,提前做好《客户拜访准备表》,不仅是为了让我们全方位了解客户,还能让领导更懂客户,因为拜访客户时领导经常会同去。
2.如何十分钟内让自己老板了解客户的情况
作为大客户销售人员,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约了自己的老板与一位大客户见面,目的是通过高层接触,扩大我们的业务份额;而老板对于这个客户基本是完全陌生的,他的日程排得很满。如果想让老板快速地了解这个客户,除了递上一份《客户拜访准备表》,还需要重点说清楚哪几个方面呢?
(1)需要老板扮演的角色
为了撑场面、表示重视,还是对有些事情进行拍板?或是要对一些事情做出解释等。
(2)客户概况
客户的背景:所处行业、主要产品、行业排名、主要竞争对手、收入及利润状况、付款信用、是否上市等。
(3)客户参会人员
参加会议的主要人员及职位(说清楚哪些人站在我们这边——“支持者”,哪些人可能不太欢迎我们——“反对者”)。
所谈业务的决策人。
我们的竞争对手在客户组织里的支持者和反对者。
关键人物之间的关系(比如是不是二代接班?内部有没有钩心斗角?)。
(4)双方核心需求
客户业务决策人的KPI,也就是他最关心的是什么。
这次拜访的发起方是谁。
客户对我司的核心需求点。
我方的核心目的:我们已经和对方合作了什么业务?对方对于合作的评价如何?我们想谈哪一块业务?此业务能给我司带来什么等。
(5)我司的差异化能力及竞争对手情况
对此项业务我们匹配的能力是什么?
我们的竞争对手在此方面的能力如何?竞争对手合作了哪些业务?
(6)禁忌话题
请老板不要谈价格,如果客户问到价格,销售人员来回答。
请老板不要做出未经内部商讨的承诺。
其他不希望老板在会上谈到的,或者客户不愿意听到的话题。
拜访前做好“向上管理”对于一个销售人员,尤其是大客户销售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大客户往往不是靠一个销售人员拿下来的,既然我们希望领导助力,就一定要做好拜访前的沟通和准备,否则只会起反作用。
如果你是一位大客户销售部门的负责人或是公司高层领导,首先不要做这种“四拍”型领导:
拍脑门:临时想起来了才去拜访大客户,没有计划、不做准备,甚至自作主张、不给销售人员打招呼直接去拜访客户。
拍胸脯:拜访客户的时候过度承诺,后期无法兑现,造成客户对公司的信任大打折扣。
拍桌子:拜访客户时客户有诸多抱怨,让你丢了面子,回来只知道骂销售团队,认识不到或者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拍屁股:做甩手掌柜,把大客户的开发和维护工作完全丢给销售团队,需要一起拜访时不愿意出头。
其次,要看清楚销售请你去的目的,再决定是不是要一起拜访。
协助开拓:销售人员感觉要拜访的客户级别较高,叫上领导显得更重视,也能够给自己壮胆;客户有一些要求自己做不了主,领导又一直不松口,让双方见面聊一聊说不定有转机。
帮着“扛雷”:领导一直说我搞不定这个客户,让你见一见就知道这个客户有多难搞了,你去了再搞不定就不要骂我!
客户一直骂我们售后服务做得不好,让领导过去感受一下压力,回来好帮我推进解决问题。
自我炫耀:让领导经常和我一起拜访客户,让他知道我有多忙;让领导见见对我评价不错的客户,让他知道我在维护客户方面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也可以趁这个机会和领导走得近一点。
不管是哪一种目的,对于一线销售人员来说都无可厚非,关键是销售管理者要对“共同拜访”有所选择,同时要和销售人员配合得当,这样拜访工作才能真正有效。

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