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0人适合开务虚讨论会。
务虚讨论会和专题讨论会的会议模式没有本质区别,它是一个会议目的不同、参与人数可以更多、时间应该更长的专题讨论会。务虚讨论会希望达成“固结人心、纠合群力”的效果,大家一起讨论企业的发展和未来以达成某种程度的共识。参会人多是中高层管理者和核心骨干。考虑到会议目的,参与人数应该多一些,由于讨论会的特点,最大可控范围大约为40人,应以此为人数上限。
一般来说,当企业业务规模逐渐壮大,业务复杂度提升时,企业中干部+骨干的人数都会超过20人,这时就应该定期开务虚讨论会,在核心团队中建立真正的共识。
20~40人的务虚讨论会必须采取分组的方式进行组织,根据具体人数分为3~5个组,每组3~8人。具体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的方式。同样需要选举/指派组长、记录人和发言代表。
由于务虚讨论会的时间更长,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一些多人复杂会议的弊端:
- 务虚讨论会会议时间足够长(一般在一天以上),可以提高参会者对会议问题的认知有效性。
- 给组内讨论留出充足的时间以便进行深度沟通。
- 务虚讨论会参会人数多,群体效应的影响更大一些,容易达成某种程度的共识。
- 通过会前对每个小组的组长和记录人进行培训(开准备会),要求组长正确引导组内讨论、要求小组记录人形成小组集体纪要21。
- 要求在大会上发言的小组代表主要谈小组共识而非个人观点。
除了上情下达会议和总结分享会之外,不要举办40人以上的会议,否则会议效率将急剧降低。对于上情下达会议和总结分享会而言,因为不要求所有参会人发言,十几个人的会议和几十人上百人的会议没有本质区别。
顺便说一句,企业之外还有政府组织、非盈利机构等各类组织,有时必须要召开超过40人的讨论会。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采取更严格的会议要求。比如发言时必须面对主持人(参会者不得直接辩论)、参会者申请发言必须举手、严格的动议原则、每个动议正反方轮流发言,每次不超过两分钟等等,具体内容和模式可以参考美国陆军准将罗伯特将军撰写的《罗伯特议事规则》22。

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