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企业发展环境与挖潜空间
- 企业发展 “冰火两重天”:近年市场缩量严峻,服务过的企业中,部分呈下滑趋势,但也有企业逆势增长。如某设备企业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超 10%(接近 20%),旗下一小事业部三年规模翻倍,印证 “组织能力 + 正确战略” 是逆势增长的关键。
- 企业挖潜空间巨大:据华为智能制造论坛数据,华为供应链 3.0 变革时,不增值环节占比 80%,同期上汽达 90%,多数企业不增值环节占比或更高,增值比例或仅 5% 左右,可见企业内部效率提升潜力极大。
(二)突破职能型组织瓶颈的四大关键点
当前多数企业仍处于职能型组织阶段,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需向流程化组织转型,核心需把握四大关键点:
关键点一:构建支撑端到端流程的专业化决策组织
- 传统决策组织的弊端:过往企业决策多为 “职能层级式”,部门解决不了的问题逐层向上请示,即便设有经管委、总裁办,也缺乏针对端到端业务流程的专业化决策支撑,难以应对复杂业务决策需求。
- 实战落地案例(某设备企业):该企业先有事业部、后有集团,集团职能空心化,CEO 希望打造平台型组织,需构建集团级决策组,具体举措如下:
- 高管角色 “真升级”:推动事业部高管从 “名义上的集团高管” 转变为 “实际承担集团职责的管理者”,要求其跳出事业部视角,聚焦集团整体发展。
- 激励机制先行:为新升级的集团高管设计专项股权激励,增设额外奖金包,以利益绑定激发其参与集团能力建设的积极性,避免 “加量不加价” 的消极应对。
- 搭建高管后备梯队:通过专项培养计划,为事业部高管储备合格后备人才,使其能从事业部日常繁杂工作中抽离,专注集团层面决策与管理。
关键点二:做强横向作战组织,提升一线响应能力
- 传统作战组织的短板:传统企业 “职能部队强、作战部队弱”,跨部门协作效率低,难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 做强作战组织的两大核心:
- 选好作战组织负责人,配套授权机制:负责人需具备跨部门指挥能力(含领导职位更高的成员),企业需赋予其预算权、成员评价权、奖金分配权等,保障其指挥有效性。
- 升级作战团队成员能力与思维:推动成员从 “单打独斗(仅关注自身职能)” 向 “足球队员(不失位、善补位)” 转变,培养 “复合型知识结构专才”,要求成员了解全流程、熟悉上下游,实现高效衔接;同时推动文化价值观转型,从 “领导导向” 转向 “客户导向、整体最优、价值导向”,但需注意此过程需长期引导,因转变本质 “反人性”。
关键点三:推动职能部门转型,构建大平台 + 强一线模式
- 职能部门的核心转型方向:从 “管控型” 转向 “卓越能力中心”,解决传统职能部门 “缺专家、弱赋能” 问题,为一线提供专业支撑(如开发工具、技能培训、人才输送)。
- 两大关键平台建设:
- 数字化平台:AI 时代 90% 以上重复性工作可被替代,企业需率先通过 AI 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砍掉不增值流程、活动与岗位,释放人力与脑力价值。
- 业务与共享服务平台:
- 共享服务平台:如财务共享中心、人事共享中心,通过集约化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 业务平台:整合全公司资源,搭建集采平台(集中采购)、物流平台(集中物流)、共性技术开发平台(共享技术),实现资源集中与高效利用。
- 组织架构发展趋势:一方面通过平台化实现 “集约化经营”,提升整体效率;另一方面向一线 “授权、去中心化”,保障一线快速响应市场。
关键点四:打造流程体系这一管理底座,支撑矩阵式组织运作
- 矩阵式组织推行的常见问题:企业推行矩阵式组织时,常面临 “管理者不愿管非本部门成员”“员工不知听谁指挥” 的困境,核心原因是缺乏流程体系支撑。
- 流程体系的核心价值:
- 流程型组织的本质是 “按流程规则与路径运作”,流程体系是保障组织高效协同的基础。
- 传统管理 “凭感觉”(管人是 “语文题”,无标准),而流程是 “数学题”,需明确起点、规则、标准、模板;若流程精细化程度高,结合 IT 系统可实现自动化、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让价值创造过程 “可视、清晰、可追溯”,保障组织按流程运作。
- 企业必修课:流程管理与战略管理缺一不可,流程管理薄弱会导致战略难以落地,因战略调整需通过核心价值流实现。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