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出具评估报告

通过一段时间的答题评价,总体上上级评价实现100%,其它评价人达到95%左右的完成率即可完成原始数据的收集,进而计算得分,出具评估报告。

个体报告中的个体得分,取他评得分并按照设定好的权重,一般由系统自动计算得出,对比常模的分数,在企业内部,要求是相同职级使用同一套评估问卷的人群各个评估项的平均分,一般按照评估的胜任力项,逐项展示评价对象在常模均分中的相对位置,通常对比的位置是20/80分位值,或者30/70分位值。

一份完整的个体报告包括的内容基本如下:

​ 得分概况。各个胜任能力项的分值,建议用雷达图清晰呈现。

​ 常模对比。逐项展示评价对象得分在常模均分中的相对位置。

​ 优势项展示。含评分最高的能力项,优势项调研时开放填写的内容。

​ 待发展项展示。含评分最低的能力项,待发展项调研时开放填写的内容。

​ 自评和他评得分对比分析图。帮助评价对象看到自己眼中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自己,有哪些异同,促进自我认知。

​ 提升发展建议。根据预设和调研时开放填写的内容,整合提供下一步提升的具体建议,包括方式、手段等。

360评估报告,可以通过系统或者邮件发送给员工知晓,但在发送之前要做好报告解读的赋能工作,人天生就有相互比较的本性,360报告虽然阅读的门槛不高,但也要避免出现分数高就洋洋得意,分数低就自惭形秽的情况出现,那样将会严重影响360评估工作在企业内的应用延续性。

向员工的赋能可以通过手册、培训、直播等等多种形式开展,但要说明的重点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表5-8 360评估报告员工解读赋能重点内容

赋能要点

赋能内容

报告保密

360报告具有一定的私密性,不可相互传阅,公开议论

解释并重申目的

简要解释360评估是什么,为什么,再次重申评估的目的是提升自我认知,促进个体发展,并不应用于晋升、绩效等方面

报告内容框架

将报告内容呈现逻辑,每部分内容的来源和计算逻辑解释清楚

理性看待报告

报告结果是“别人眼中的自己”,是帮助探索自己的一个工具,一个窗口,不是盖棺定论,需要自己去解释结果,分析其中的原因,而不是结果定义和解释自己

不要纠结分数高低

360评估源于意见的收集,结果反映了很多人的看法,评价人不同、认知不同、标准理解不同,这些都是很主观的看法,没有可比性,分数本身不是重点,探索自己与周边群体的交互,寻找原因才是重点

行为的可变性

行为是可塑造的,不会一成不变,表现取决于自己的角色和环境

行为要考虑情景

心和身可能是分离的,人是具备主观能动性的,正所谓“眼见未必为实”,不能脱离情景纯粹讨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