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第四步:技术开发 —— 多路径实现技术落地

技术开发的核心是通过多种方式获取所需技术,确保技术按时成熟并支撑产品落地,包括三大实现路径:

3.4.1 自主研发

自主研发适用于核心技术、储备技术,分为两大类四小类:

  1. 产品开发(1 年内变现):
    • 目标:实现商业成功,直接转化为产品销量与利润。
    • 特点:风险低、周期短,华为极少外包产品开发,多以自主研发或少量人力外包为主。
  2. 技术开发(非直接变现):
    • 产品预研:为特定产品规划的技术研发,有明确的产品应用场景。
    • 技术开发:突破核心技术瓶颈,为多产品提供支撑。
    • 技术预言:前瞻性布局前沿技术,无明确短期产品应用场景。
    • 特点:风险高、周期长,目标是实现技术领先与商用储备。

3.4.2 技术合作

技术合作适用于非核心技术、需快速补齐的技术缺口,包括多种形式:

  • 投资合作:对处于炒作期的前沿技术,通过投资创业公司或科研项目获取技术知情权与优先使用权(如华为对俄罗斯高校数学研究的投资)。
  • 联合实验室: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技术研究(如华为与多所高校的通信技术联合实验室)。
  • 项目合作:与具备专项技术的企业开展联合开发,分担研发风险(如汽车企业与电池企业合作开发新型电池技术)。
  • 外包合作:将普通技术(1-2 年应用)的研发外包,聚焦核心技术。

3.4.3 投资并购

投资并购适用于快速获取成熟技术或核心团队,尤其适合技术处于低谷期的企业:

  • 并购时机:技术经历炒作期后进入低谷期,目标企业资产价格低但技术潜力大。
  • 并购价值:快速获取核心技术、专利资产与技术团队,缩短研发周期(如科技企业并购拥有核心算法的初创公司)。

3.4.4 技术迁移与产品融合

技术开发完成后需向产品迁移,华为采用两种迁移策略:

  1. 成熟导入策略:技术完全成熟(如达到 TR8-TR9 级别)后,再导入产品开发,避免技术风险。
  2. 备选方案策略:产品开发时同步设计新技术方案 + 备用技术方案,在产品架构设计、编码完成等关键节点评估新技术成熟度,成熟则导入,未成熟则启用备用方案。

技术开发与产品开发流程相似(均包含概念、计划、开发、验证阶段),核心差异在于技术开发无上市发布与生命周期管理环节,最终以技术迁移形式支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