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也会因我产生效益

企业的效益来自于三个方面:

第一,制作(研发)效益,是指企业开发产品所创造的让渡价值——产品的售出价值与产品的总成本之差。

第二,管理效益,即通过管理优化,进而降低管理成本支出所产生的效益。

第三,止损效益,是通过客诉人员的工作,直接产生的赔偿损失(少与多)——客户感动于客诉人员的态度、服务而对企业忠诚度的增强,或支持更多人购买、使用公司产品所产生的价值。我将称其为“效益第三极”。

美国白宫全国消费者委员会用下面的题目,对消费者进行了调查,统计发现:

​ 即便不满意,但还会在你那儿购买商品的客户有多少?

​ 不投诉的客户9%    (91%不会再回来)

​ 投诉没有得到解决的客户19%  (81%不会再回来)

​ 投诉过但得到解决的客户54%  (46%不会再回来)

​ 投诉被迅速得到解决的客户82% (18%不会再回来)

​ 对商品或服务不满意的客户:

​ 4%的不满意客户会投诉。

​ 96%的不满意客户不会投诉,但是会将他的不满意告诉16~20人。

从统计可以看出,那些投诉的人,相当多的是对企业依然抱有期望的人,他是期望企业的服务能够加以改善,他们会无偿地向你提供很多信息。这些投诉的客户对于企业是非常重要的。对服务不满意的客户更为重要,因为他们也会把这种不满意告诉给周围的其他人,而且他们的队伍更庞大。针对96%不满意的、不投诉客户,形成了下列的公式:

1=24

意思是当发现有一个不满意的客户向我们投诉时,意味着他身后还有24个人没有投诉。他们会将其“不幸”的遭遇向更多的人诉说,并“全力以赴”地“阻止”能影响的人接受你的服务或商品,以获得胜利感。由此,我在给某连锁超市培训时,做了一个假设:如果每个店铺每个月有一个不满意的客户,那么,我们离关门还有多远?

美国著名推销员乔·吉拉德曾连续12年,平均每天销售6辆汽车,因此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他认为,在每位顾客的背后,都站着250个以上的人,有与他关系比较亲近的同事、邻居、亲戚、朋友。如果一个推销员在年初的一个星期里见到50个人,其中只要有两个顾客对他的态度感到不愉快,到了年底,由于连锁影响就可能有5000个人不愿意和这个推销员打交道,并知道:不要跟这位推销员做生意,这就是250定律。它说明了一个道理,如果赢得了一位顾客的好感,就意味着赢得了250名顾客的好感。反之,如果得罪了一位顾客,就意味着得罪了250名顾客。

引申到客诉工作中,如果我们得到一个投诉顾客的好感或满意,即有可能为企业赢得了250次销售产品或推销服务的机会,且这些人的推销是免费的和自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