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资企业出海新趋势(与十年前对比)

黄渊明谈中资企业出海印尼、马来:新趋势、东道主特点、适配行业与成功关键

 

专家:黄渊明

上海远鸣出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

22年世界500/上市企业HR管理经验,10年海外相关经验

曾任华为海外HRD、全球派遣与用工管理负责人,顺丰国际CHO

出版11HR著作:《海外人力资源管理》、《把招聘做到极致》、《HRBP是这样炼成的》、《经营型HRD》、《我在世界500强做人力资源总监》等

 

主持人张本心,识干家(博瑞森图书)创始人&总编辑,22年管理图书策划出版经验。

 

各位参与直播的朋友,大家好!很遗憾此次因在海外出差,无法与大家直接连麦沟通,非常感谢实干家张总提供的机会,让我能分享近期在海外的观察与体验。近期我先后在沙特阿拉伯、印尼、马来出差,结合十年前在华为派驻巴西、印尼五年的经历,发现这两年中资出海与过往有显著差异,也看到了东道主国家的新特点、不同国家的适配行业及出海成功关键,具体内容如下:

一、中资企业出海新趋势(与十年前对比)

(一)行业布局更趋多元化

十年前,出海企业集中在两类:一类是央国企,如国家电网;另一类是先进制造业企业,如华为、美的、联想,其他行业参与度极低。而当前,多行业同步推进出海:

  • 新能源行业:成为出海重要力量,发展势头强劲;
  • 高端制造行业:汽车、重型机械等领域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 消费电子行业:以手机行业为代表,加速布局全球产业链;
  • 互联网与文化行业:互联网游戏公司主动开拓海外用户市场;
  • 大消费行业:餐饮、饮料等企业尝试进入海外消费市场;
  • 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不少企业参与海外基建项目,拓展业务边界。

(二)出海主观能动性存在差异

  • 十年前:企业出海以主动开拓为主,多为主动寻找海外业务机会,挖掘新的发展空间,主动性极强;
  • 当前:出海兼具被动推力主动求变。一方面,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太卷),部分企业为突破发展瓶颈,被动将目光转向海外;另一方面,也有企业主动求变,希望借助海外市场实现转型与增长,但整体被动推力的影响更为明显,同时也受海外市场吸引力的拉动。

(三)出海人员特征与协作模式转变

  1. 人员迭代:十年前出海的中方员工多已回国,当前活跃在海外的以新生代中方员工为主;
  2. 思维与行为模式:新生代员工更年轻、开放,好奇心强,注重沟通、协同与交流;
  3. 协作生态:过去海外员工多局限于企业内部圈子,与其他行业中资企业员工交流极少;现在中资企业员工普遍意识到抱团取暖的重要性,通过相互借鉴经验、提醒风险,减少海外经营失误。目前海外各国中资企业圈子文化显著,每个国家均有由关键人物构成的核心节点,围绕节点形成紧密的协作关系;
  4. 组织建设:中资企业更重视在海外搭建本土组织,通过派驻员工组建本地团队,逐步提升本地化服务交付能力(含销售能力),强化在海外市场的扎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