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中,什么是“转”?什么是“型”,我的理解是数字化转型的“型”是企业业务模型和员工能力模型,即企业业务策略、业务组织、业务流程等;数字化转型的“转”是动作与过程,是强调用数字技术手段来转变,通过数字技术来推动企业业务能力的改良与提升。这其中有两个关键点,首先,业务活动的本身不会变化,其次,一定是用新技术来完成或帮助完成这个业务活动。换一种简单化方式来表达,转型就是“将业务活动(用数字技术)换一种方式来完成”。例如,员工上班用打卡机打卡转换为用手机打卡,环境监控通过专业人员判断转换为用视频分析预警,用课堂培训转换为网上授课、用人工盘库决定补货转换为系统预警库存自动补货等。
在过去的五年,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的案例非常多,有传统管理信息化的升级改造,也有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尝试,还有物联网工业控制领域的创新,更有产业间协同发展的突破。按照企业业务管理整体框架,结合当前转型典型案例,数字化转型能给企业带来创新与帮助的提炼出来在五个典型方向,我自己把它总结为“对内对外、向上向下,员工赋能”五大维度,这五大维度也是当前各企业从传统的管理信息化向数字化发展的典型方向。
对内强己:聚焦在优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流程贯通与优化,资源全过程管理,集团安全风险预测与可控。这个维度的内容更多是传统内部管理优化和信息化实施已经充分关注的方向,也时必须要关注并且补齐(短板)的内容,如果企业基本的管理不成型,信息化基本手段不具备,转型应该先固本强体,否则很可能越转越乱。
对外共赢:新兴技术使企业能够通过与客户围绕互利机会增长,通过与生态圈合作伙伴的联合或整合,用互联网+的思路改变生态模式,进入或产生全新的市场,很多互联网企业创新,都是充分利用数据的分享,实现“羊毛出在猪身上狗买单”的生态共赢,商业模式创新主要在这个维度发生。
向上增智: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对企业各层级各业务进行分析,按照专业进行预测、分析,辅助各层级领导、专业工程师进行判断与决策,这也是企业大数据应用,是数据深化应用,产生数据的价值的重要维度
向下融合:将技术研发、生产、设备、物流、仓储、运输等生产活动及其自动化结合起来,实现物联网、自动化、信息技术的融合,提质增效。国家提出的“两化融合”的维度,新的物联网技术和设备层出不穷,这个维度极易产生点上的技术创新。
赋能员工:通过移动设备、穿戴设备、VR/AR设备、数据辅助分析及其相关的技术,帮助员工能实现能力的延伸。员工的能力延伸,可以从传统的文档知识的更容易、更快捷的获得,同时也能延伸员工本身对企业、对设备、对客户的感知和反应,例如远程的设备维护、高原或危险区域的人员定位与作业安全等。
【案例分析】
能源行业各企业通过十一五、十二五的建设,特别是通过国资委要求的“信息化登高计划”,基本上完成了企业管理优化和应用系统支撑,为数字化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后续的数字化转型中,从“对内强己”方向,如何向上、向下、向外发展,从《七大电力央企“一把手”谈数字化转型》可以看到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内容、过程与方向。
(1) 华能集团将数字化明确为生产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决策数字化、数字化生态,由于近年通过SAP的实施及其扩展,在管理数字化方面已经奠定很好的基础,因此,其未来数字化的发展路径是从智慧电厂到能源数据平台再到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能源数据平台将通过数据推广到生态圈的应用,从而产生新的商业价值。
(2) 三峡集团提出了通过智能建造和智慧电厂进一步推动产业数字化,这也得益于近年三峡集团在大型工程项目管理、水电生产管理上积淀的优化,三峡集团在集团化管理的数字化支撑上应还可以进一步提升,三峡集团未来将通过绿色大数据中心和长江流域天空地一体大数据平台来推进产业数字化,这是未来的亮点。
(3) 中广核集团,一直关注并致力于核电全寿期管理,近年打造了核电从规划到建设再到运营的管理平台,未来将进一步发展以数据应用为核心的智慧核电厂、智慧矿山、智慧新能源建设。中广核没有明确提及数字化产业。
(4) 大唐集团,提出了集团经营管控质量、运营生产效率、持续创新发展,强调通过对数字化在集团的新定位、推动集团新管控、新运营、新能力的发展,同时致力通过新的数字化架构(技术)推动集团转型,大唐集团的数字化仍然还是关注集团内部。
(5) 中电建集团,提出打通内部、融合外部、构建生态PRP-ERP-GRP项目管理的体系,这是近年中电建内部数字化建设的重点,其次PRP是基层项目侧的管理信息化,ERP是分子公司/局的管理信息化,而GPR是集团侧的信息化,通过建设PRP-ERP-GRP项目管理的体系,形成集团完整的信息化支撑体系。此外,中电建提出了电建云平台,电建云定位为“开放、包容、成长的生态圈”,是中电建在全集团乃至电力建设生态圈中共享数据与应用资源,协调工程管理的新手段新模式。
因此可以看到,信息化基础比较好的两大电网公司、华能集团、三峡集团、中电建集团,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内部管理信息化,未来主要的转型方向更侧重对现场自动化与数字化,以及通过数据应用而延伸出的对外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即从产业数字化向数字化产业发展。

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