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供应链金融的核心认知

(一)供应链金融的适用人群

供应链金融涵盖多个参与方,包括政府监管部门、核心企业、金融机构、上下游合作伙伴等,并非仅采购或供应链从业者需要学习,围绕供应链相关产业链的人员都应了解。现实中,很多人因不了解供应链金融而谈经色变,比如部分供方会直接拒绝核心企业提出的供应链金融合作模式(如非现金付款的金融产品),若掌握相关知识,能更好推动业务开展。

(二)供应链金融的官方定义

2020 9 18 日,八部委发布的《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中明确界定:供应链金融是从供应链产业链整体出发,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信息,在真实交易背景下,构建供应链中占主导地位的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一体化的金融供给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提供系统性金融解决方案,以快速响应产业链上企业的结算、融资、财务管理等需求,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产业链各方价值。

(三)供应链金融的实践案例

以核心企业(采方)与中小企业(供方)的合作场景为例:核心企业要求 6 个月账期,而中小企业若等待 6 个月收款,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此时,核心企业可提供供应链金融产品,中小企业凭借该产品(如票据)到银行贴息,提前获取资金以维持正常运转。

  • 对核心企业:无需更换能承受长账期的供应商,稳定了合作关系。
  • 对中小企业:相比银行纯信用贷(额度低、利率高,甚至贷不到款),通过供应链金融能更低成本、更便捷地获得资金周转。
  • 对银行:通过提供融资服务获得利息收入,实现多方共赢。

(四)企业拥抱供应链金融的必要性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企业若想与大型企业合作或谋求发展,拥抱供应链金融是必然选择:

  1. 企业经营普遍缺资金:90% 以上企业现金流来自融资贷款和营销回款,营销回款存在周期,生产投入需资金支持,供应链金融能缓解资金压力。
  2. 供应链金融工具的流通性优势:如商票(可理解为借条),若由有实力的企业开具,可在上下游结算中流通,甚至到期后到银行兑现,避免款项长期拖欠且无凭证的情况。
  3. 商业社会发展趋势:中国商业社会高度成熟,供应链金融已成为企业间业务往来、商务合作的常见模式,掌握其原理并做好风险管控,能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