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营销传播是近乎完善的营销理论,但在实践中的影响力不大。主要原因,一是整合困难;二是传播效率低,短期不见效。传播效率低的原因,就是一对一传播,口碑传播。
互联网本来就是传递符号和信息的,而营销的本质是信息不对称,互联网是营销的天然武器。
移动互联时代,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媒体。传播的一对一传播低效,但通过移动互联加持,所有的接触点,都可以是从线下进入线上的入口,一对一的传播变成了一对多的传播。
传播的线下接触点传播,不可能同时发起。但基于移动互联的接触点传播,可以同时发起。
同时发起的传播,可以形成同步共振的效应。同频共振达到临界点,就有可能传播引爆。
仍以50万人口的县级快消品分销渠道为例。所有渠道成员同时发起传播当然难以做到,但数百人同时发起的传播,在局部范围内引爆并非难事。
传统整合营销传播推广的困难,就是细水风流,见效慢。因为移动互联的加持,可以变为疾风骤雨式的传播引爆,见效快,效果显著,当然推广就会更快。
全渠道粉丝链
所有接触点都是传播点,只是说接触点有成为传播点的可能。
如何让接触点参与传播?
大致有几种方式:
一是基于客情。客情是过去关系的积累;
二是基于利益交换,比如付费传播;
三是基于粉丝的自愿支持行为。
当然,最好的方式是上述三种方式的整合,那么,哪种方式是长期的,效果比较好的?我认为是粉丝的自愿支持行为。
粉丝本来就是支持者的意思。粉丝,要么是品牌的粉丝,要么是产品的粉丝,也有少数是个人的粉丝(比如老板的粉丝)。
消时乐山楂爽作为一个新品牌,能够在局部市场快速崛起,就是他们创造了“全渠道粉丝链”传播模式。这里所指的全渠道,包括代理商和终端老板,也包括渠道员工,甚至包括家属成员。接触点,似乎说的是空间,其实指的是人员。
消时乐发现,凡是销售好的终端,积极参与传播的终端,家里都有一个消时乐产品的粉丝。粉丝也许是店老板,也许是家里的孩子,也许是家里的长辈。总之,至少有一名粉丝。当渠道粉丝分布较广时,就可以组织起来形成传播组织。
家庭成员有粉丝,即使品牌知名度低,销售也有信心,传播也有底气。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消时乐把“全渠道粉丝链”组织起来,形成区域传播体系,在短期内就迅速引爆市场,形成高知晓率。
接触点传播与营销组织变革
接触点就是传播点。接触点是线下渠道。传播在传统上是市场部的职能,而市场部的传播传统上以大众媒体为主。
接触点就是传播点,意味着销售部与市场部职能的融合。这涉及营销部门内部组织结构的变革。
如果把销售部比喻为“陆军”,市场部比喻为“空军”的话,接触点就是传播点意味着“陆军”要承担“空军”的职能。
传统企业市场部与销售部是分离的,因此,相互抱怨的现象经常发生。当两者相互融合时当然有利于化解矛盾。但是,这也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营销部门内部职能的再划分;二是对员工技能的重新要求。
以消时乐为例。它没有传统的销售部,而是设立了销售与传播一体化的推广部,承担深度分销和传播两项职能;也没有设立市场部,因为基本没有大众传播了,但设立了一个以内容生产为主的传播部,为推广部的传播源源不断地提供”子弹”(传播内容)。

刘春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