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问及针对多个成品供应商,如何管好产品质量。这是一个宽泛问题,但可以提供几个思路:
- “拆机”策略:对成品进行拆解,分析各个零部件模块,对比不同供应商产品的优劣,找出问题环节。这类似于电脑DIY时代对比不同品牌配件。
- 引入竞争:保持供应商之间的适度竞争压力。
- 深度监控与驻场:对于核心品类,可在供应商生产车间安装智能监控系统(天眼),甚至派专人驻场监督。
- 定制化与参数管理:如果采购量大,可以提出定制化要求,明确参数标准。
- 关注软硬件一体产品的可升级性:特别是涉及软件解决方案的成品(如数控机床),要关注其软件架构的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避免快速被淘汰。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