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IPD 整体框架与后续展望

4.1 IPD 模块框架总结

基于以上五大目标的推演,可构建 IPD 的整体模块框架:

 

顶层统摄模块MM(产品线规划),基于市场与战略,制定产品线年度规划,统摄所有产品项目。

源头模块OR(需求管理),负责需求的收集、分析、转化与闭环管理,为产品开发提供源头依据。

核心转化模块CDP(产品策划 / 立项流程),将需求转化为产品定义(产品包需求),明确产品目标与方案,进行立项评审。

核心执行模块:小 IPD(产品开发流程),基于产品定义,完成产品的设计、测试、试产与量产,包含多个阶段(如概念、计划、开发、验证、发布、生命周期管理)与关键评审点(决策评审点、技术评审点)。

支撑模块:技术开发与 CBB 管理,包括技术开发流程(探索新技术、开发通用模块)与 CBB 管理流程(优选器件库、通用模块的入库与复用),为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支撑与资源复用保障。

4.2 后续直播预告

本次直播完成了 IPD “模块级设计的推演,搭建了 IPD 的整体框架。下一次直播将聚焦流程级设计,深入拆解三大核心流程:

 

  1. 需求管理流程(OR):详细讲解需求收集的渠道、分析的方法、评审的标准、跟踪的工具。
  2. 产品策划流程(CDP):解析 CDP 的输入(需求、市场数据)、输出(产品包需求、立项报告)、关键评审节点(如 CDR,概念决策评审)。
  3. 产品开发流程(小 IPD):拆解产品开发的六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核心任务、参与部门、交付物与评审要求。

 

通过流程级的细化讲解,帮助管理者掌握 IPD 的具体落地方法,真正实现从理论框架到实践操作的跨越。

4.3 核心观点重申

学习 IPD 的关键在于通逻辑而非套框架

 

要区分承重墙非承重墙IPD 的核心逻辑(如以客户为中心、跨部门协作、育而后行)是承重墙,不可动摇;而具体的流程节点数量、表格模板形式是非承重墙,可根据企业规模、行业特性灵活调整。

要从知识学习转向认知提升:不仅要知道 IPD 有哪些模块、流程,更要理解为什么需要这些模块、流程,以及如何根据企业实际调整这些模块、流程,避免陷入郑人买履的教条主义。

要重视人性逻辑运筹逻辑的结合:IPD 的框架设计(运筹逻辑)需匹配人性特点(人性逻辑),如通过强项目经理制与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确保跨部门协作落地,避免制度设计美好但执行困难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