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这一现象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来自于职业经理层的动机与目标。职业经理人是推动企业横向多元化发展的一个内在因素,职业经理人追求两个目标,一个是高薪酬,一个是企业规模,企业规模越大,他的成就越高,薪酬更高,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管理人才。
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写的《看得见的手》这本书里有一个研究结论,美国企业在执行经理的帮助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但是这种长足的发展更多的是一种向不相关领域多元化扩张的结果。在市场交易处于卖方市场,即供小于求的情况下,这样做没有太大问题,一旦市场形成供过于求的局面,这种横向多元化扩张给企业带来的结果是企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投入不足,因为多元化扩张分散了企业的资源。
(2)来自技术精英层试图在非相关领域创新以得到领导者认可的欲望。华为在这方面比较典型,所以华为提出战略竞争力量不应消耗在非战略机会点上,这是华为2014年明确提出的战略资源配置方针。华为为什么这样做?因为华为领导者任正非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对技术精英说:“你们不要再做小产品,要把力量集中在做大产品上,集中在未来大机会上。”正是因为领导者战略思想清晰,企业全体员工长期坚持按照这种指导思想做事才有了华为的今天,当美国打压华为的时候其抗制裁、抗打压、抗断供的实力才彰显出来。
(3)来自企业人力资本和管理能力富裕的扩张冲动。这些优秀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不断积累。当管理者和技术精英积累的能力越来越多,如果无法施展才能,这些高级人才就会选择离职,跳槽到其他企业。
优秀经理人和技术尖子跳槽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怎么留住这些人才?薪酬是一个必要条件,但是只有高薪酬仍然留不住人才,为什么?因为顶尖人才更看重自己在企业中是否能够发挥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如果企业不能给他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和资源,他就会选择离职,跳槽到企业的竞争对手那里,为其服务。
可是企业也不能完全按照这些优秀人才的想法行事,这在企业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矛盾:如果企业想吸引优秀人才,就得有吸引他的资源和项目,但是这些项目如果超出企业战略的边界,超出企业专注客户需求领域就会造成企业的整体资源被分散,从而削弱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现存的人力资源既刺激企业扩张,也限制了企业扩张的速度。
华为的应对举措:强调聚焦、压强,战略舍弃
战略的关键不在于“战”,而在于“略”。“略”有两层含意,一层含意是企业家要明确有所为,有所不为,决定自己不做哪些事情。还有一层含意就是战略是着眼于企业未来的发展,企业家在制定企业战略的时候要忽略细节。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外行的优秀企业家反倒有长远的战略规划的原因。在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企业家是阿里巴巴的马云,马云的专长是外语,但是现在阿里巴巴的企业战略非常清晰,企业有三个发展方向,一个是阿里巴巴创立的电子商务,一个是支付端,还有一个是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阿里巴巴的企业战略非常清晰,它的资源也集中在这三个方面。阿里巴巴的企业家清醒地认识到“没有舍弃,就没有战略”。
华为强调战略力量不应消耗在非战略机会点上,在预算资源分配上集中力量攻破进入大市场的门槛。对于企业来说,一定要在某一方面做到比竞争对手更加优秀,就像耐克的广告语所说,“你不是赢得了银牌,而是输掉了金牌”。虽然银牌也很不错,铜牌也勉强可以接受,但问题是现在和未来竞争的显著特点就是行业内的第一名盈利比第二名高得多,而第三名往往挣扎在生死线上,所以企业一定要追求卓越,这一点毋庸置疑。

彭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