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提升时间的价值:把碎片连成区块

单一的一块砖,恐怕没有太多的价值,但是把足够数量的砖通过有效的方式进行拼接,就有可能成为一扇墙或者其他更有价值的东西。时间也一样,虽然很多领域内的事情,哪怕是一秒钟,也可能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但是,对于绝大部分日常状态下的普通人,一秒钟的时间实在很难估算其价值。

问题在于,如果我们将零散的、众多的一秒钟有效地聚合起来,就有可能是一分钟、一小时、一天、一周、一个月,甚至可以以年为单位计算。

有心人可以计算一下:

一个人按活到100岁计算,总共有:

365天/年×100年=36500天,也就是36500天×24小时/天=876000小时。折算成秒就是876000小时×3600秒/小时=3,153,600,000秒,也就是三十亿五千三百六十万秒。原来,有些人能够取得令人惊叹的人生成就,在时间这个维度上看,也是由一秒钟、一分钟、一小时……慢慢累积起来的。

所以,学会把零散的时间进行有效的聚合,连成区块,是提升时间价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与思路。

那么,该如何实践将碎片时间连成区块呢?作者认为,至少需要从两个层面入手:

一是认知层面。即我们要愿意相信两点:

第一条,时间是紧迫的、极其有限的,但是,在同样时间总量的前提下,能够完成多少事情的能动空间又是无限的。

第二条,单个碎片时间的价值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当众多碎片时间连成区块的时候,其价值将可能呈几何级释放。

二是操作层面。有两个建议可以参考:

第一条,善于将一件事情进行切分,直到分成最小单元为止。

比如:看书。假定一本书全部阅读完需要10个小时,也许我们很难在某一个时间段内专门安排10个小时进行阅读,那就可以切分成更小的时间单元,哪怕一天只读5分钟(当然,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一年下来就有5×365=1825分钟,超过30个小时,至少可以完成三本同样时长的书的阅读……坚持十年,就可以完成30本书的阅读。

整理文件。很多人都有阶段性整理电脑中所存文件的习惯(这当然很好)。假定每次这种集中整理需要60分钟,每次能够多花一秒钟时间将新建文件归置到相应的文件夹中,就可能节省60分钟。关键在于每次的一秒钟几乎不会对你的其他安排造成影响,无形中就多了60分钟可以去处理更有价值的事情。

培训师在编写培训教材工作的其中一环:美化PPT课件。假定有100个页面需要美化,平均每个页面的美化需要3分钟,累计就需要300分钟(即5个小时)。因为美化PPT页面在作者看来属于事务型事项(见前一节“多线程工作方式”),实际上可以与其他事情同步进行。如与看电影同步,差不多可以看完3~4部电影;与听晚间新闻同步,至少可以听10次晚间新闻等。

第二条,学会将做某些事情变成习惯,并镶嵌到日常的生活程序中。

比如:每天睡前阅读10~15分钟、每天晨练30分钟左右等。培训师在旅途中阅读、听故事、听音乐或者其他可以同步进行的事务等。

总之,一个愿意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的人才有可能将优秀变成一种习惯,至少愿意珍惜碎片时间价值的人,在作者眼中是一种优秀品质之一。

有诗为证:

碎片时间如雪花,单一一片无人夸;

倘若心中有憧憬,漫天飞舞竞彩华。

人生虽有亿万秒,秒秒消逝无奈吧?

要想优秀成习惯,连成区块是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