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经营分析会的保障措施

(一)系统组织全面预算工作

经营分析会不是事后通报、不是自说自话、不能任由发挥,必须在一个轨道内进行,这个轨道,就是预算,也就是预先设定的经营目标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数据。而前面提到,没有预算,或是预算能力弱,是很多企业开不成、开不好经营分析会的关键,因此预算是开好经营分析会的前提。

而预算则又是根据远景战略目标、当年经营计划,结合公司的经营实际而做出来的,预算也必须分解,分解到月度、分解到区域、分解到层级。这样就为经营分析会提供了框架与指引,经营分析会就要按照这个体系来进行。因此,没有数据化的目标计划分解与预算管理,不论会议的组织多么完备、参会人员如何认真,都是开不好经营分析会的。

一般来说,经营分析主要是对比往年数据、对比预算目标、对比行业数据进行分析,没有对标,往往就是自说自话,不够深刻而系统,也没办法引导企业经营管理不断突破。

(二)根据经营计划的重点或者阶段性的重点工作,明确主题

一般来说,每个年度、每个阶段,或者涉及多个预算单元的集团性企业内部的每个预算单元,经营侧重点可能不一样。那么,经营分析会的主题也应该有针对性。比如针对初创型的预算单元,关注什么?针对成熟的预算单元,关注什么?针对销售收入不太好的预算单元,关注什么?针对应收与毛利率不佳的预算单元,关注什么?等等。不同的预算单元召开经营分析会的会议时长、与会人员结构、分析问题重点都是不同的。总之,找差距、找问题、找办法是经营分析会永远不变的目的。在这一个月出现的问题、谈到的策略与方法,再到下一个月的时候,要分析这些动作是不是有效、是不是到位,不断调整、不断优化。

(三)建立全面的经营数据收集分析体系,量化分析

高质量的经营分析会,关键是要数据量化评估经营目标达成情况、预算执行情况、绩效目标达成情况等。因此,企业经营管理部门必须建立起经营数据收集和分析体系,以及健全的IT系统。没有数据量化分析的经营分析会,就是隔靴搔痒,抓不住重点。

通过数据量化分析,才能推动问题的真正解决,且让与会人员不断强化数据思维。没有数据,差距就不可能彻底分析清楚,经营能力就很难提升。只有数据化,才能够把差距、问题分层、分类。此外,在数据分析中,我们也强调“抓两头、带中间”,把做得好的经验搞清楚,复制传承;把特别差的问题拎出来,重点解决。

实际上,很多企业不愿意公布经营数据特别是财务数据,这样的结果就是只有财务部门了解公司经营情况,只有老板对经营结果负责,其他部门负责人不知道经营情况,也无法对经营结果负责。因此,经营管理水平始终无法提升,也无法培养各部门负责人的经营意识,无法培养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

(四)通过数据分析敢于揭露问题,找差距

经营分析会的核心目的,就是通过数据分析,找到问题、找到差距,从而督促相关责任部门制定改善的策略并实施。

实际上,很多公司的经营分析会仅仅是通报一下财务结果,让大家了解一下情况。没有深层次、系统地暴露出真正的经营问题;没有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有效分析;没有追责到人、明确改善计划。有的甚至更多的是讲成绩讲亮点,对目标(预算)、差距(与同期比、与预算比、与对手比)、问题避而不谈。更谈不上各个部门之间的质询与专业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