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程工作者的职业困境与突破方向

识干家直播间:金国华老师谈流程与人才发展

还在纠结“流程人才”的标签?别被局限啦!其实企业里哪有纯流程问题?流程既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既不是目的也不是结果。真正该聚焦的是业务和经营,把流程、组织、HRIT 这些要素整合起来。

一、流程工作者的职业困境与突破方向

1.1 流程在企业落地难的核心问题

流程本身的逻辑其实不复杂,就是把人与人、岗位与岗位、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规则理顺,实现高效协同、高质产出。但实际给企业做咨询或辅导时会发现,流程在企业里落地特别难,很多公司做流程、搞变革好几年,却像翻烧饼,每次都像一场运动,始终没见成效。

 

这背后延伸出一个关键问题:作为企业里的流程工作者,我们该如何审视自己的职业发展?大环境是一致的,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职业和能力定位不准确,不仅公司的流程难给高层创造价值,我们自己的发展空间也会受限。

1.2 警惕被定义的职业陷阱

流程作为近 20 年蓬勃发展的专业技术,其实有很多前车之鉴。比如做质量体系的岗位,早些年很多质量体系工程师、体系管理者,职业发展空间非常受限,越走越难,越走越没价值,自己还很困扰 —— 明明觉得质量体系很重要,岗位也该受重视,可工资提不上来,还被认为是做面子工程”“无用功,对业务没价值。

 

这就是因为我们太容易在企业里被定义,或者自己给自己贴标签。就像做流程,要是公司高层对流程理解不深刻、对其价值缺乏认知,流程团队很容易被定义成做文件的。比如老板要搞业务变革,直接找业务部门和咨询公司,流程团队根本没机会参与,想参与还会被说这是业务变革,跟流程没关系,连研发变革、供应链变革、计划变革这些本应让流程团队参与的工作,高层都意识不到要拉上流程团队,觉得流程团队只负责流程,和业务不沾边。

 

做质量体系的人要是不拥抱流程,职业发展肯定受限;同理,做流程的人要是不拥抱价值解决方案、不拥抱业务、不拥抱运营,也会变成第二个质量体系工程师。当然,不是说质量不重要,像产品研发质量、供应链质量、供应商质量这些本身就是业务运营的一部分,很重要,但如果只做质量体系工程师,只盯着体系文件,就真的没出路了,千万别做超过两年,不然会越做越被动,自己给自己画地为牢。

 

之前常问做质量体系的人:你们的体系报告有多少老板天天看?有多少老板在经营分析会上讨论你们的体系报告?结果往往是老板十多年都没看过,只有部门领导和外审单位会看。这样一来,岗位价值和职业发展空间怎么可能上去?

1.3 企业里难有纯流程专家的生存空间

流程比体系要好一些,但也没好到哪里去。别觉得在企业里做流程就能成为流程管理专家,全国真正能养得起几个流程管理专家的企业,十个手指头都数得过来。很多企业就算把你定义成流程专家,花七八十万把你招进来,时间一长也会发现你只懂流程,不懂研发、不懂供应链、不懂 LTC(从线索到回款)、不懂 HR 服务,也不懂变革,就只会画流程图、搞流程架构、列流程清单、定义流程 Owner,这些东西看书听课就能学会,很容易被淘汰。

 

企业是商业组织,最终要的是业务解决方案。比如企业会问能不能做 IPD(集成产品开发)?能不能做 LTC?采购怎么搞?计划怎么提?如何提高准交率?怎么缩短周期?要是只懂流程,说流程前十年已经学过了,现在要的不是这些,企业根本不会买单。但要是能给出具体的业务解决方案,能明确提高指标,哪怕一天收 5 万、10 万,企业也愿意付。

 

所以,流程只是个工具,没那么复杂,复杂的是业务本身,是客户需求的策划、变革路径的设计、变革策略的制定。就像厨师,不能天天只说自己是微波炉专家”“刀具专家,客户要的是湘菜、火锅、料理、粤菜这些具体的菜品,微波炉、刀具只是做菜品的工具。流程工作者也要像厨师一样,紧盯客户(业务部门)的需求,知道他们要解决什么业务问题,而不是只盯着流程工具本身。

 

很多企业管理者容易被专业困住,用专业给自己编织一个牢笼,慢慢就只关注自我,对客户需求和价值的理解越来越弱,最终失去价值。

1.4 流程工作者的能力叠加路径

流程加人才,其实不是终点,流程这个词本身就很狭隘,就像体系一样。我们在企业里做流程,本质上是管理顾问或业务顾问,核心是给客户(业务部门)提供解决核心问题的价值解决方案,是管理专家或变革专家,而不是流程专家

 

但要实现这个转变,至少要在流程的基础上叠加几个核心能力:

 

  • 加业务:原来做流程,现在要攻克一个业务领域,比如擅长 IPDLTC、集成财务、供应链、采购、人力资源等,至少要精通一个业务领域,其他领域也要有大致了解,因为体系之间需要贯通设计,只懂一个领域也不行。
  • 加变革:做管理、创新类工作,不懂变革根本不行。哪怕懂 IPD,但不懂变革策划、不懂人性、不懂组织推动、不懂项目策划,只会开会发通知、督办,就是浪费青春。
  • 加组织:懂业务的时候,本身就会涉及部分组织内容,比如 IPD 里的 PDT(产品开发团队)、八大角色的协同关系,这些都是组织设计的范畴。
  • 加绩效:流程管,绩效管。只懂流程,不懂人性、不懂绩效、不懂流程 KPI,就没法把跨部门、跨岗位的人的责任和驱动力凝聚起来,流程只是散的规则,大家不一定会遵守,也不一定会朝着目标努力。
  • IT:流程最终要落地到 IT 和数据上,对 IT 一点不了解,就像半个瘸子。只和业务部门梳理流程文件、优化文件,发布个方案就觉得落地了,根本不现实,文件很抽象,不落到 IT、报表、数据上,不可能真正落地。

 

有了这些能力叠加,才能像顾问一样,对准客户问题设计综合解决方案,并且推动落地。哪怕不是自己全程做,也要懂怎么调动资源、组建项目小组,而不是抱着我只搞流程,其他是你们的事的本位主义,不然就会像二三十年的体系工程师一样,陷入职业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