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备管理流程图(宁波学员现场绘制)
- 基础信息:编号 8,授权岗位总经理,流程目标 “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保障生产顺利进行”。
- 岗位分工:
- 管理岗位:设备部经理;主持岗位:设备管理专员
- 重要配合岗位:设备工程师、设备维修工、设备操作工
- 次要配合岗位:各科长、各主管、各员工
- 其他配合岗位:设备供应商、维修商、特种设备主管部门
- 主责与配合工作:
- 主责 1:组织设备管理制度拟定与贯彻执行→配合岗位 “提出制度修改建议”,外部配合岗位 “提供设备标准信息”
- 主责 2:组织设备需求收集管理→配合岗位 “提出设备需求”,外部配合岗位 “提供设备规格 / 性能
/ 价格信息”
- 主责 3:组织设备选型管理→重要配合岗位 “支持选型评估”,外部配合岗位 “参与选型介绍”
- 主责 4:组织设备采购与更新管理→配合岗位 “支持采购对接”,外部配合岗位 “提供设备 / 配件 / 技术支持”
- 主责 5:组织设备使用维护管理→设备工程师 “指导维护”,设备维修工 “执行维护”,设备操作工
“日常使用维护”,外部配合岗位 “配合维护指导”
- 主责 6:组织设备技改管理→重要配合岗位 “参与技改方案设计”,内外配合岗位 “配合技改实施”
- 主责 7:组织设备报废管理→所有配合岗位 “参与报废评估”
- 主责 8:组织设备资料档案管理→所有配合岗位 “提供档案资料”
- 改善与闭环:
- 配合岗位:提出改善建议(外部岗位加 “提供改善指导”)
- 主持岗位(设备管理专员):汇总反馈意见,提出改善方案
- 管理岗位(设备部经理):完善方案,上报总经理审阅批示
- 流程目的:提高了设备管理水平,保障了生产顺利进行(注:若企业有非生产设备,目标可改为 “保障生产经营正常”,更全面)
(二)质量管理流程图(宁波学员绘制,满分案例)
- 基础信息:编号 06,授权岗位总经理,流程目标 “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提高客户满意度”。
- 岗位分工:管理岗位与主持岗位都是质量部经理(典型小企业设置);重要配合岗位:质量工程师、质量检验员;次要配合岗位:各部门经理、各员工;其他配合岗位:客户、供应商、行业主管部门。
- 主责与配合工作:
- 主责 1:组织质量管理制度拟定与贯彻执行→质量工程师 “参与制定”,质量检验员 “配合修订”,各部门经理
“配合制定”,各员工 “配合”,客户 / 供应商 “提供信息”,行业主管 “指导制定”
- 主责 2:组织制定质量标准管理→配合岗位分工同上,行业主管 “指导修订”
- 主责 3:组织质量标准宣传培训管理→质量工程师 “配合培训”,质量检验员 “参加培训”,各部门经理
“配合培训(可当讲师)”,各员工 “参与培训”,客户 / 供应商 “参加培训”,行业主管 “指导培训”
- 主责 4:组织原料质量检验验收管理→质量工程师 “指导验收”,质量检验员 “执行验收”,各部门经理
/ 员工 “配合验收”,供应商 “配合验收”
- 主责 5:组织生产质量管理(过程管控)→质量工程师 / 检验员 “过程管控”,各部门经理 / 员工 “过程管控”,客户 “反馈质量信息”,行业主管 “检查指导”
- 主责 6:组织产品质量验收管理→质量工程师 “指导验收”,质量检验员 “执行验收”,各部门经理
/ 员工 “配合验收”,客户 “反馈信息”,行业主管 “监督检验”
- 主责 7:组织产品质量改善管理→客户 / 供应商 / 行业主管 “提出改善建议”,各部门经理 / 员工 “参与改善”,质量工程师 / 检验员 “参与改善、资料归档”
- 改善与闭环:
- 配合岗位:提出改善建议
- 管理岗位(质量部经理):汇总提出改善方案,上报总经理审阅批示,组织贯彻执行
- 流程目的:提高了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从这两个案例能看出,三级流程都体现 “全员参与”,而且会根据企业规模调整岗位设置,没有固定模板,核心是符合企业实际。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