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德邦还能走多远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2010年时的德邦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此时也恰恰可能是它最脆弱的时候。德邦深知,成功容易让人变的惰怠和自大,让人变的固步自封。而如果背负上了成功与辉煌的包袱,德邦其实离消亡就不远了。
在未来的很多不确定性中,既有的成功经验能支持德邦继续前行吗?能前行多远、多久?理论上讲,没有倒闭不了的企业,没有沉没不了的船,德邦也不例外。但德邦试图尽一切努力去尽可能延缓消亡的到来。
2010年末,崔维星在德邦内部刊物《德邦人》头版刊登了署名文章《戒骄戒躁,潜心学习》,其中四次提谨防骄傲自满:
如果我们现在真的就认为德邦已经是最牛的了,可能这是很危险想法。
记得我在大学学习游泳的时候,为了去参加游泳比赛能拿个好名次,天天勤学苦练,练到最后,只有一个人游得比我好。我就想,如果去比赛,我肯定可以拿到名次。可结果是,在后来的比赛中,我大概只拿了第七八名,根本没有拿到任何奖项。这个时候,我就开始反思:不是我发挥失常,而是在我以为我比很多人都牛的时候,真正的高手藏着了,没出来露脸呢!从那以后,做事情,我再也不敢骄傲自满了。
大家都知道华为,那我们可以讲讲华为的故事。华为在1988年靠24000元起家,七八个人,刚开始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但是华为低头发展了二十多年,2009年销售收入已经超过200亿美元,离世界第一仅一步之遥。就是如此优秀的企业,在过去的这二十多年里,不仅从未说过对未来有多么乐观,反而还一直在敲“冬天”的警钟。例如“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我们公司太平的时间太长了,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这些任正非的危机言论都是为我们所熟知的。华为尚且如此,我们哪有资格骄傲自满?
华为在1995年就开始酝酿《华为基本法》,联想在1997年就写出了《联想为什么》,今天读来,这里面的很多东西是现今的许多企业都尚且无法企及的,也就是说今天的德邦甚至远比不上二十多年前的华为和联想。二十多年有时就是一个时代的差距,今天,我们仍不知道要开始弥补这个差距,甚至看不到这个差距的话,未来就更没有可能和他们比肩了。发展尚且迫不及待,哪有时间骄傲自满?
在我国经济持续多年快速发展、一枝独秀于世界的同时,放眼当下中国的物流企业,数十年前就“低小散乱”的状况依然没有太大改观,这与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极不相称。不管德邦想还是不想,时代都正在召唤物流行业的崛起。不管是不进则退的发展规律的驱动,还是这个时代强劲的召唤,作为零担物流龙头的德邦都必须迎难而上,肩负起历史和行业所赋予的使命。肩上的担子如此沉重,哪敢骄傲自满?
如果说这种“不能骄傲自满”只是口头和言语上的表态,那么崔维星及他的高管团队关于企业生死存亡问题的一连串思考,则显得深刻得多。
企业也好,个人也罢,出问题的时候往往不是在它最困难的时候,而是在它最顺利的时候。在资源受限的时候,你可以顺利发展;如果资源不再限制你了,你准备好了吗?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提供的。对于那些没有准备好的人,踏上有无限发展空间的快车,很可能就是个灾难。
无论是当年的爱多公司、秦池集团,还是三株集团,它们迅速成长以致远远超出最初设想的同时,几乎都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企业的管理、人才等远远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问题,从而为未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如果“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是很多企业心中所谓的宿命,那么对在2010年刚刚超越对手、正在快速发展的德邦而言,是处于“正兴”,还是
“将亡”,是个过去从未想过的命题。因为德邦过去一直在日复一日地都在盯着一个目标——赶超前面的对手,而当自己现在突然成为领头羊了的时候,必须开始思考:
德邦还能走多远?
德邦要到哪里去,怎么去?
我国2010年GDP为40万亿元,其中运输业总值为1.6万亿元,占GDP的4%;在这4%里面,公路运输部分占据50%,大约为8000亿元的市场份额;在这8000亿元中,整车物流占据75%,零担物流占据25%左右,也就是2000亿元左右,且保持着每年15%以上的增速。德邦物流正是属于公路零担物流领域。
中国公路货运企业总数超过79万家,从业人员逾千万,且集中度非常低,排名前五位的零担物流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还不到总和的3%,而美国的这个数据是60%,欧洲是28%。因此,并购整合和产业升级是必行之路。有专家预测,在可见的未来,中国物流行业将进入跑马圈地、群雄逐鹿的年代,并最终形成多足鼎立的局面。
大风将起,中国物流快递业在各种并购新闻也是层出不穷。一方面,外资并购国内物流企业,效果不佳,强风过后,所带无几。另一方面,以EMS、中铁为代表的国字头物流快递正在谋划转型,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与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完成了合并重组;中国邮政集团完成了速递和物流两大专业总部的整合;中国诚通集团与中铁快运、中铁集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铁路物资(集团)总公司与西本新干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约重组。
风起云涌之时,民营企业的命运也是跌宕起伏。2009年年底,新时代国际运输服务有限公司并购国内知名的通成物流;几乎同时,曾一度排名国内快递前十的DDS(深圳东道物流)倒闭;2010年,中外运敦豪公司收购全一快递公司;阿里巴巴正式入股民营快递企业星辰急便;海航集团收购60%股份重组天天快递;百世物流收购业内排名第六的汇通快递……物流专线们也开始奋起,因为是中国货运的主力军,他们几乎不可能退出这个领域,开始尝试以物流联盟或搭建平台的形式进行资源整合,抱团发展,上海卡行天下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安能物流就是这种类型的代表。
而此时,新兴的、呈爆发式增长的电商行业也摩拳擦掌纷纷进军物流,一时风头无两。2010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已达4.5万亿元,同比增长22%。商务部预计,未来五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将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无论是淘宝系还是独立B2C的成长,海量订单都带动了第三方物流快递的飞速成长。同时,继京东商城、凡客诚品等自建物流的模式被业界认可后,淘宝、卓越、苏宁易购、1号店等大型电商都开始纷纷自建物流。
一切都才刚刚开始。物流,显然是能与互联网一样在未来大有可为的行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物流业也势必会迎来新一轮的增长。
中国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着网络不健全、物流信息化程度低、技术设备差等发展难题,2008年-2009年的金融危机让“低、小、散、乱”的中国物流产业升级、重新洗牌的步伐至少加快3年。物流企业相互并购加快,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的加紧介入都将促使物流产业结构、运作模式升级。而高铁时代区域经济新布局、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加大开发和电子商务的推进,都将为物流企业提供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新的变数和新的不确定性。
我国零担物流市场潜在规模巨大,市场培育难度较高,在未来的10~20年内,国内中小型专线零担运输企业将长期存在。但市场培育出一批规模经济突出、服务特色鲜明的第一阵营物流企业团队,也是大可预期的。问题是,这里面肯定会有德邦吗?

官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