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缘起
笔者从事企业管理顾问工作多年,目睹许多企业缺乏基本的会议管理办法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一些企业家和管理者要求荐书,苦于没有合适书籍可以推荐(以会议为主题的书籍约有十二三本,真正能够系统性提高企业会议效率的基本没有),遂自行命笔。
本书目标人群
笔者设计了一套会议管理操作方法,称之为“三一会议法”。该方法实施起来较为简明1,符合多数在会议管理方面效率低下的企业和组织需求。本书介绍操作方法,也介绍背后的理念,目的是希望读者在理解的前提下,能用更直接、更有效的方式使用它。具体目标人群如下:
- 企业家和已经跨过生死线的创业者
- 企业高层管理者
- 团队管理者
- 企业骨干/主持人
- 项目经理
- 管理顾问/培训师
- 教育从业者
- 管理学习者
本书内容概览
不知道有人认真想过没有——会议为什么效率低下?
也许不少人会说“会议跑题严重”、“领导发言冗长”、“会议气氛不好”、“会议组织混乱”……这些原因只是表面现象,如果我们有耐心一层层深挖,会发现会议效率低下的根源在于人类的认知能力相当有限,对外界发生的事不能正确认识和准确表达,导致在需要认知交锋、认知改变、认知融合的会议中,认知有效性不足(详细论述在第二章)。
想象一下,有若干外星人没有人类的情绪波动、不会撒谎、有特殊的脑电波交流方式(无需语言中介)、没有概念歧义、理解能力超强——这样一个群体在一起开会,还会有如此多的会议问题产生吗?
基于此,“三一会议法”致力于提升参会人认知能力,依托国内外企业的实践和管理学理论、心理学理论,通过长期摸索和实践,逐步完善而成。
“三一会议法”中设置了三个特定角色,分别是会议召集人、主持人和记录人,角色有助于提升参会人的认知有效性,推进会议进程标准化。此外,“三一会议法”根据会议目的将企业中的常见会议分为八类,其中上情下达会议不需要认知交锋、认知冲突不强烈,不作为本书重点,其余七类会议如何开都有明确要求——包括会议流程、操作方法和相关理念,明确了在议题选择、议程安排、会场控制、会议记录、后续跟进等各个环节应该怎么做。“三一会议法”同时设定了会议要素的设计规则,包括会议发言模式、参会人数、座位安排等。这些举措都与提升参会人的认知有效性相关。
本书分为正文十四章以及每章后的便条(tips),这样的结构源于一个场景——在一个白板上,中心部位是一个极简模型,模型周边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注释,在离中心更远一点的地方,张贴了大大小小、黄颜色的报事贴。这样的结构既简单又完整,读者会更加容易理解和应用。第三章到第九章的末尾会有一个“周一清单”,它来自于德鲁克2的一句话:“不要告诉我你对这次会议有多满意,只要告诉我,下周一你会采取哪些和以往不同的行动。”
第一章剖析了会议的本质和效用,谈了企业会议的常见问题。
第二章明确了参会者的认知有效性是会议效率的来源,并以会议分类为基础,详细说明了“三一会议法”的基本理念,对召集人、主持人、记录人提出了明确要求,并阐述了会议发言的八种模式、根据会议类别对会议座位的不同设置和各类会议参加人数的限制。
第三章到第九章分别介绍了如何开好汇报会、专题讨论会、决策讨论会、务虚讨论会、总结分享会、一对一会议、反思反馈会这七类会议,介绍了每类会议的操作理念和操作方法,并针对每类会议前期准备、中期进程和后期跟进的具体过程进行了阐述。
第十章是一个虚拟案例,模拟某公司的销售计划制订过程,用它来呈现企业中常见的四类会议如何在实践中应用。
第十一章到第十三章介绍会议召集人、会议主持人和会议记录人三个角色的基本理念和工作技巧,以便读者深入理解“三一会议法”对特定角色的要求。
第十四章谈“系统性思考”,谈如何通过系统性思考提升企业会议管理的水平,包括减少目的不明的会议、减少“救火”会议数量、减少开会人员、缩短开会时间、减少管理者的开会频次。
便条(tips)附在章节末尾,就某些开会的观念和方法进行提示,比如说:设计一个特色会议,用它撬动业务进步、开会前应该收手机吗、怎么处理会议迟到问题、像策划婚礼一样策划会议、少用投票法决策、如何开部门例会……本书末尾有一张量表,当你抽空完成它,就会对所在企业的会议管理水平心中有数。
在本书成书的过程中,笔者邀请了一些朋友,请他们提意见。包括李少军、王永利、李慧才、李智勇、刘日明、郭威,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让笔者获益良多,在此由衷地表示感谢。好友王永利在读完初稿后的反馈中说:“开好会并非轻而易举,一蹴而就,是个精进的习得过程。”笔者对此深有同感。
彩页(需设计)
《“三一”会议手册》的用法
书中的“三一会议法”由逻辑+规则+实务+角色四部分内容构成。如果读者有兴趣按照书中的先后顺序读,可以纵观“三一会议法”的全貌。不过,只挑其中您正好用得着或者感兴趣的章节阅读,也绝对没问题。
要开好一个会绝非易事,因此书中的内容有些庞杂。建议将本书作为案头书,可以现用现查。另外,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可以在理解每类会议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做流程和模式的调整。
具体各章节的读法
实务是书中大头,从第三章到第九章,为了便于实操,每章都按照“前期准备”、“中期进程”、“后期跟进”、“理念”、“tips”、“周一清单”六个部分展开;从第十一章到第十三章,书中对“三一会议法”的三个重要角色分别做了说明;第一章谈会议起源,第二章谈“三一会议法”规则,第十四章谈系统思考,对理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细读这三章,对实务感兴趣的读者完全可以跳过这三章,挑自己感兴趣的部分阅读。
不过,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要请您阅读一下第二章中的“三一会议法介绍”这个小节,它会使您对“三一会议法”有概要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