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3:如何有效授权与追责

1.针对问题

企业经营管理具有专制模式倾向;

授权不充分、责任承担缺乏权力支撑;

缺乏自主工作空间,工作被动、心态负面。

充分授权、及时追责是工作心态积极的基础。

不信任、不放心是责权失衡弊端的思想根源;

经营格局狭小,对经营管理本质规律认知不足,导致思想与眼界局限。

2.企业组织责权均衡要素

图11-3 责权能一体的组织设计与管控

经营管理角色定位错乱,岗位责任大于工作权限;

决策、管控、执行权责交错,责权界定不清或执行不到位。

权力集中环境下,下属有能力难以发挥;

能力无处发挥则能力无法提升,久而久之组织中庸才成堆;

角色错位态势中能力无法评价,能力无法评价则无能者无处不在。

企业理不顺经营管理责权关系,下级像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不是孩子不想长大,而是没有机会独自承担成长责任。

不放权、不追责的企业,难以形成积极主动的工作心态。

3.文化竞争力立足责权均衡

领导核心意识,导致权力过分集中。

老板核心意识,导致权力难以分配。

家长核心意识,导致一言堂权力状态。

企业要提升文化竞争力,首先必须认知责权均衡的深刻意义。

具备责权均衡意识,并非就能构建好责权管理机制,影响责权均衡因素很多。

有没有信任度?

权力分配之后如何监管?

权力下放的后果或损失,责任人承担不起怎么办?

权力分散是否会产生更严重的混乱?

类似的心理问题就是决策者不敢分权或授权的关键。

要解决思想与心理问题,必须理清责权思路,构建责权管控机制。

企业组织分权或授权,不是给予权力,而是以责任为依据配置自由工作空间;

这是培育责任意识、促进能力提升的基础。

企业组织授权或分权的范围与程度,有多重约束和限制。

一是发展规划对资源配置范围的约束;

二是经营计划对自由空间程度的限制;

三是管理制度对权力行为的监管;

四是业绩结果对权力行为的规矩等。

企业决策者对授权与分权的担心与忧虑几乎是多余的。

组织机构设置的合理性与健全性,是达到责权均衡状态的基础。

责任界定不清晰则无法授权,或授权后也无法追责。

财务权力用资源配置规划与财务预算进行管控;

人事权力用资源配置规划与人力配置计划进行管控;

行为权力用目标与指标进行管控。

不知道分责、不善于授权的企业,期望文化竞争力、组织竞争力、市场竞争力具备优势,永远都是一种对美好愿望的追求!

4.组织责权管控要素

图11-4组织责权管控要素

5.高管经营会讨论重点

(1)企业员工的工作心态是否积极主动?

(2)是否存在责任大于权力的管理现象?

(3)决策者有权无责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4)企业如何管控授权与分权?

(5)无法及时追责的根源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