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苞经》与来氏易

前一阵冯老师在北京讲演的时候,提到四川还有一本易学的天书叫《元苞经》,是以坤卦作为第一卦。这是商代《归藏易》的特点。其作者卫元嵩是个道士,在历史上也很有名,因为他怂恿了北周武帝灭佛。他的易学非常厉害,预测也比较准,北周武帝很信任他,所以他提出了把所有和尚都赶出庙宇,然后把庙宇都改成道观。后来,在唐代释道宣的《高僧传》里面有写到这个卫元嵩,说他以前是个和尚,后来才当了道士,是四川什邡人。他觉得佛法有违儒家的天伦,就是“入家破家,入国破国”,违反了伦常,所以就转投道家了。

《高僧传》里这个故事很有趣,说是有个姓杜的官员突然人事不省,过了好多天才醒过来。醒过来后,人家问他哪里去了?他说到阴间去了,见阎王爷了。在阎王爷那里,他看到了周武帝正在受刑,因为他灭佛嘛,犯了天条,受到了极大的惩罚。人家又问他:你跟周武帝说话了吗?说了些什么话呢?他就说:周武帝跟我说,哎呀,我灭佛是上了卫元嵩的当了啊!这个姓杜的就问阎王爷,那么,这个罪魁祸首卫元嵩在哪里受罪呢?阎王爷皱着眉头说:上穷碧落下黄泉,找遍三界都找不到他啊!为什么找不到他呢?原来这个卫元嵩是学通了《易经》,确实是神通广大,连皇帝都受到了惩罚,但阎王爷就是拿没有办法。这个是《高僧传》里记载的故事,释道宣是佛教高僧,他编的书里这样写卫元蒿,可见在当时佛教界人士看来,这个卫元蒿也是很了得的神仙。

历史上四川的易学的确非常了不起,不仅是苏东坡一类的士大夫学易,连贩夫走卒、甚至是街边的泥瓦匠、篾匠,都可能是易学大师。宋代二程的父亲以前在成都做官,二程兄弟在街上游玩的时候,看到一个篾匠在翻一本书,竟然是《周易》。二程很吃惊,就对他说:你一个篾匠,也懂《周易》啊?老篾匠就说:看来二位也懂这个啊?这本书上有个问题,我来请教一下你们。结果一问,二程就傻了,只好转而向老篾匠请教,老篾匠轻轻一点化,二程就恍然大悟,对《周易》的感觉从此大不一样。

明朝还有一位易学大家叫来知德,当时并不出名,因为他一直隐居在四川梁平。他写了一本《周易集注》,这本书也是易学名著,他的学派后来称为“来氏易学”,非常了不起。另外在民国时期,贾题韬老先生在成都街上遇到一个外号叫赵神仙的篾匠,也很了不起,精通丹道,非常厉害。由此可见,四川跟易学是有很有渊源的。

我在这里拉拉杂杂讲了这么多,就是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易经》的发展过程和基本情况。我们以后也可能会专门学习《易经》,现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先自学一下。有几本书可以推荐给大家,比如刚才说的来知德的《周易集注》、唐朝李鼎怍的《周易集解》、清代王夫之的《周易内外传》等。对了,唐代的李鼎怍也是四川资中人,也非常了不起,他的书里保留了许多汉代易学的内容,很重要。如果我们学《易经》的话,要先了解《系辞》《说卦》,然后学习乾坤二卦,要注意《文言》,然后再学习《序卦》。基本上这几个看完之后,大体道理就能弄懂了。其他的东西可以慢慢再学。学习《易经》,必须要下大功夫,爻辞卦辞都要能背。我们现在学习《易经》,只能是懂得一些基本原理,帮助我们在心性修养上有进一步的体会,真正要学通学好《易经》,必须穷尽一生的力量,不然就不能成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