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最初着手写这本书时,只想从自己的专业出发,写一本关于金龙鱼的营销书,顺带讲讲与它母公司丰益国际相关的一些故事。为了深入了解我工作多年食用油行业,我需要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和研究。而了解越深,就对三农问题的感情越浓。中国的城市化还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情,多数的中国人还是在农村出生和长大。田园、故乡、山村,是许多中国人永久的精神家园。所以,我也期望借着撰写这书的机会,顺便探讨一下三农话题。
然而,在写作的过程中,这本书慢慢绑架了我。出于探根究底的个性,我不喜欢给这本书留下任何疑点。对于所有不合常理之处,我都会想尽办法去找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比如:郭孔丰当年为什么要离开郭氏集团,难道仅仅是因为郭鹤年在自传里所述的对年度奖金的不满?金龙鱼何以会成为中国大陆市场上唯一受抨击的“转基因食品”?中粮先后与嘉里粮油和益海粮油的两次“热恋”和“分手”,究竟是为什么?丰益国际的市值为什么会在2006年到2007年暴增?还有些问题,看起来走得很远,但是对本书内容的完善却必不可少。比如:食品价格为什么会受石油价格的影响?中国的人均吃糖量怎么会少于孟加拉国这样的低收入国家?世界七大粮商各有何成功模式?日本如何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世界粮食危机的根源在哪里?美国如何以粮食为手段实现对全世界的控制?
为了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不得不像个侦探一样,尽可能地搜集所有的证据,包括中国对引进外资政策的变化、中国粮食管理政策的演变、中国转基因政策的变化、石油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到最后,这本书已经迈进了政治、经济、历史、社会和管理等诸多学科的领域。营销已经变得相对不重要,除了留下精华部分,其他都被我做了大量的删除,以不影响本书主线的发展。受益于多年来基于兴趣基础上的博览群书和逻辑严密的思考习惯,让我能够驾轻就熟地自由游走于多学科之间,最终完成本书的写作。
即便在食用油行业工作了十多年的时间,这本书所挖掘出来的一个个故事仍然让我自己都深感惊讶。真实的生活永远比虚构的小说还要精彩,我居然不时被自己的一个又一个意外的发现给震撼到了。在动笔之前,我完全没有预料到我们平时的所见所闻仅仅是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那小小的一角。这本书的内容,其实远远超越了金龙鱼和丰益国际的范畴。许多问题,都必须放在全球化的视野和大国博弈的角度上,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感谢这个互联网的时代,让资料的搜集变得非常的轻松。我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取得几乎所有需要的资料,我要做的只是对资料的整理、甄别和分析工作,这大大加快了我的写作进程。
写作是件辛苦但是又充满乐趣的工作。春节期间至新疆旅游,当家人在快乐地滑雪时,我一个人困守宾馆亦感觉时光飞逝、快乐无穷。
写作还是一项非常孤独的工作。感谢妻子刘茵能够给予我大量的支持,认真与我讨论我所遇到的困惑,并分享我对每一条线索取得突破性进展时的快乐。感谢多年的同事乔明,和好友邓昌麒等人对我的书稿的认真审阅,并提出非常宝贵的修改建议。感谢12岁的儿子直率地批评书中“数字太多了,看得吃力,你这本书不是针对大众普通读者的吗?”多年的公文书写,让我养成了好用数字说话的习惯,儿子的批评让我马上将书稿中所有不重要的数字都尽量做了删除。本人尽力做到以客观和公正的态度进行叙事,所有用到的资料都尽可能地有可靠的出处。囿于本人学识所限,书中的疏漏与错误在所难免,所有可能与事实不符的地方都应由我一人承担责任。
对于金龙鱼和丰益国际来说,它们的故事在这本书中暂告一个终结。但是,对于我来说,对粮食帝国的研究与认识才刚刚开始。希望阅读我的最新文章的读者,敬请关注个人微信“公众号”和今日头条的“头条号”:粮食帝国。
余盛
2018年7月于深圳完成终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