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对谁写?学会给读者画像

《红楼梦》里的凤姐特别善于沟通,能够根据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说话风格。对初进大观园的刘姥姥是言语亲近,协理宁国府时对下人是恩威并施,对贾母是极尽取悦奉承。职场写作也是在和读者沟通。我们写职场文章,不是写日记,自说自话就好,而是在不同场景下和不同的人说话。我们写简历,在和面试官以及未来的雇主说话。写报告,是在和上级领导说话。写商务方案书,是在和客户说话。场景不同,对象不同,说话的内容自然也不同。比如,我们要给客户呈现一份项目方案,分别面向市场经理和董事长,两场汇报能用一样的方案PPT和话术吗?答案显而易见,职级不同,思考问题的维度也不同。

没有明确读者对象,就像站在黑暗中演讲一样,你看不到听众,不知道他们有多少人,不知道他们是小学生还是大学教授,不知道他们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这样的演讲无法开始。明确读者对象是职场写作立意和选题的基础。只有明确读者对象,掌握和分析读者的相关信息,职场写作传递的信息才会精准,双向沟通的效果就越好。这个明确读者对象的过程,就是给读者画像。

给读者画像,遵循以下3个步骤,由表及里,循序渐进。

1-1:读者画像操作模型

一、了解读者类型

这就相当于你与读者第一次见面,面对面坐着,你通过他的外貌、穿着、神态、语言、动作来观察他。他是偏感性还是理性?他喜欢直接表达还是含蓄?他喜欢主动表达还是倾听为主?在能力范围之内,获取的资料越多,对读者类型的了解就越详细,写作就越有主动权,因为方向更精准,内容更有针对性。

我们可以从以下维度来搜集读者信息,逐步聚焦读者类型:

​ 年龄

​ 性别

​ 职业

​ 性格特征

​ 思维习惯

​ 读者与作者的关系

年龄与职场经验和人生阅历相关,30岁的人和60岁的人看问题的角度一般都有差异。《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这本书讲到,男女在价值观、表达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存在普遍的不同,面对不同性别的读者,写作的处理方式也应有所不同。职业决定着读者的阅读需求、理解能力和经验水平,毫无疑问,这是职场写作需要重要考虑的要素。性格特征也是读者类型的重要维度,按照DISC性格测试理论,职场人大致分为支配型(老虎)、影响型(孔雀)、稳定型(猫头鹰)、服从型(考拉)四种类型,他们各有特质。如果能够提前判断出读者属于哪种性格,职场写作就可以遵循读者的性格要素,投其所好。思维习惯也是判断读者类型的一种维度。按照思维的总体顺序来划分,读者分为两种思维类型:自上而下型和自下而上型。前者注重结果,关注的是总体概括和主要情况。后者注重过程,喜欢探究细节,善于推导和论证。面对这两种不同的读者,职场写作的模式也截然不同。读者与作者的关系也是需要考虑的维度,比如上下级关系、业务员与客户的关系、雇员与雇主的关系等。

了解读者类型,需要提醒大家注意,掌握的维度越多越好,但也不能求全责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你给熟悉的领导写一份工作报告。年龄、性别、职业、行业、性格特征甚至思维习惯这些读者的维度,你都可以精准勾勒出来。但是,如果你投递一份简历,一般情况下,你只能从职业和行业方面对面试官做精准的勾勒,性格特征和思维习惯只能从面试官这一群体去做判断,至于年龄、性别等要素,更是无法做到精准了解。这个时候,只需要对重点的维度做分析即可。

我们来看两个案例。

王强是一名应届毕业生,入职了一家集团公司。试用期之后,公司为转正的新员工组织了一场盛大的演讲比赛,公司董事长照例将出席讲话,各主要部门的领导也会全程参与。作为一名职场新人,王强的这份演讲稿应该怎么写?一般情况下,他会有这些思路:

​ 我是谁?我毕业于哪个学校,曾经有什么实践经历?

​ 刚来公司,我做了哪些事情?

​ 试用期这段时间,我在公司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 我对公司的感恩,我会继续努力。

这样的思路,逻辑上没有问题,但是很常规化,很容易和别人的演讲主题“撞车”。如果王强能够在思考选题之前先了解读者类型,他会有不一样的思路。拿 “年龄”维度来说,演讲稿面对的主要读者(听众)是公司领导,王强与他们是新(职场新人)和老(老员工)的关系。拿 “读者与作者的关系”维度来分析,王强与他们是下(下属)和上(上司)的关系。从这样两个维度来分析,王强会有如下思路:

作为一名新人,如何呈现出老员工关注的“新”:

​ 我有什么新的视角?

​ 我有什么新的思维?

​ 我能在哪些方面展现出新的力量?

作为一名下属,如何呈现出上司关注的“价值”:

​ 我如何体现出专业,证明我能积极胜任这份工作?

​ 我如何体现出综合能力,让上级领导看到我的潜力?

​ 我如何体现出独特性,让人眼前一亮?

经过这样的思路分析,王强对这次演讲比赛的理解会更透彻,后续选择演讲主题的立意会站得更高。

再来看第二个案例。

李丽是集团某分公司市场部经理,第一次去给从未谋面的集团总经理做季度工作汇报。一般情况下,她会有如下常规思路:自我介绍,我是谁?分公司市场部工作情况与成绩;作出这些成绩背后的方法论与亮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改进的方向与措施。这样的写作思路无所谓好与不好,李丽花费很大精力找资料、写PPT,改了几稿,心里始终没底。后来,她意识到她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人。写来写去都是围绕内容,但是内容是呈现给谁看?

顺着这个思路,李丽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集团总经理,原来总经理是一位女性(性别),工科博士学历(行业),非常具有探索和创新精神,带领公司研发了多个行业专利(性格特征)。哪怕只是了解了一些基本信息,李丽对本次汇报的思路逐渐变得更加清晰,原先粗线条的概括需要变得更加细腻;原先只讲市场忽视了产品,现在也需要把市场和产品结合起来阐述;原先的汇报聚焦在总结成绩,现在看来,还需要在未来的工作计划上花更多笔墨。

二、探寻读者需求

从多个维度了解读者类型之后,职场写作在立意和选题方面有了大致的方向。第二步要做的就是,继续探寻读者需求,把“人”研究更加透彻。

站在读者的角度,他们看文章一般有3类需求:知识需求,技能需求和情感需求。

​ 知识需求:相对于技能来说,知识是能够用言语表达出来的信息。简单来说,就是

读者能够获得哪些新的知识。比如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里面有很多关于盗墓和文物的知识;三毛的《万水千山走遍》,记录了游历中南美洲以及首次回归故土的旅行见闻,给读者提供了很多旅行的知识。

​ 技能需求:就是能够获得哪些能力,包括智慧技能和动作技能。智慧技能指的是运

用概念和规则办事的能力,比如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处理事情的原则等;动作技能指的是通过练习获得的、按一定规则协调自身运动的能力,比如游泳的技能、炒菜的技能等。

​ 情感需求:指的是对人、对事、对物、对己的反应倾向。比如读者期待从文章中得

到理解、尊重或认同。

1-2:读者的3大类需求

读者的这三类需求,我们都要考虑到,还是考量某一类需求?这个需要根据具体场景和具体对象分析。还记得前面要参加新员工演讲大赛的王强吗?对他的读者(听众)来说,王强能够给到他们的技能有限。作为新员工,王强和他的新员工同事们不太可能在战略、经营、管理、营销等领域给到领导们成熟的方法论。领导们更关注的是年轻人能否带来一些新的信息、独特的想法,这属于知识需求;想倾听他们内心对公司的感受、对未来的希望等,这属于情感需求。

然而,对于李丽来说,她是分公司的部门经理,她向总经理去做季度工作汇报,总经理对她的汇报的期待重点绝不是收获一些新知识,而是获得关于市场部经营管理的模型和方法论,领导关注的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和推广经验,这些属于技能方面的需求。

三、深挖读者兴趣

了解了读者类型,探寻了读者需求,读者的画像逐步聚焦,变得越来越清晰。如果有条件和资源,我们可以进一步深挖读者兴趣,这样读者画像更加栩栩如生,写作会变得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读者兴趣包含两方面,一个是业务层面,比如特别关注管人,喜欢研究数据,善于分析数据等;一个是泛生活层面。比如喜欢诗歌,非常喜欢看小说,喜欢足球,喜欢民歌等。如果能够掌握读者的这些兴趣,职场写作会更加有的放矢。比如了解到读者喜欢诗歌,在文章中适当引用相关诗句,可能会吸引读者更多注意和好感。如果读者喜欢分析数据,那就要在演讲或报告中多用数据说话,而且重要的数据多去考究和验证。

总之,文章的交付对象是读者,职场写作是在和读者沟通。给读者画像,职场写作才是有意义的写作,才能和读者实现高效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