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蒙的人生抱负

西蒙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和社会科学家,是第十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1943年西蒙获得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并在那里开始他的执教生涯,曾先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伊利诺伊工业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担任计算机科学及心理学教授。他还担任过企业界和官方的多种顾问,活跃在科学和政治活动中。西蒙也曾作为美国科学家代表团的成员先后10次访问中国,担任中美学术交流委员会主席,并于1994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14位外籍院士之一。

西蒙的研究领域极其广泛,他一生的研究工作纵横于经济学、政治科学、组织理论、管理科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科学哲学等领域,同时,也因为他在所涉猎的每一个领域贡献了自己的卓越智慧而获得了诸多荣誉。除了197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外,西蒙1969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1975年获得了计算机领域的最高荣誉——图灵奖,1976年获得美国经济学会杰出会员奖,1983年获得美国管理科学学术贡献奖,1984年获得政治科学协会麦迪逊奖, 1986年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奖章,1988年获得美国心理学基金心理科学终身贡献奖,同年还获得美国运筹学和管理科学研究院冯·诺伊曼奖,1993年美国心理学会为他颁发终身贡献奖,1995年获得美国公共管理学会沃尔多奖,同年又获得人工智能国际联合会杰出贡献奖。他的自传翻译作者曹南燕等曾赞叹道:“任何一个工作在上述领域之一的人,都会深切地体会到奋斗终身能获得该领域最高奖者已经屈指可数,像他这样跨领域得奖‘得累了’的通才更是寥寥无几了。191”

1916年6月15日,西蒙出生在美国威斯康辛州沃尔密基市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阿瑟·西蒙和母亲埃德娜·玛格丽特·默克尔都是移民美国的德国人。父亲是一位工程师和私人开业的专利律师,曾获得马凯特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母亲在和他父亲结婚前曾经是一位钢琴教员。根据西蒙的回忆,在1933年离开沃尔密基到芝加哥大学开始大学生活之前日子是平静和安闲的,但他天赋异禀、浓厚的科学探索兴趣和超强的自我教育能力不仅使他很早就开始了经济学、心理学、古代历史、解析几何和微积分、物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学习,而且使他比一般的孩子提前3年半的时间开始了大学生活;同时,他在大学阶段也能相当自如地完成学业,较早地开始了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只是因为色盲和不喜欢会计课程的原因,放弃了自己喜欢的生物学和经济学而选择了政治学专业。需要补充的一点是,在研究生学习期间,他已经通过自学或者选修其他专业的课程,广泛学习了除政治学专业之外的哲学,逻辑学、数学、经济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诸多学科的课程,奠定了良好的科学基础。

20世纪30年代,芝加哥学派所秉承的经济自由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对美国学术界影响巨大,同时在社会科学领域研究方法的经验主义取向不断向政治学的研究渗透。当时芝加哥大学政治学系主任查尔斯·梅里亚姆以极大的热情改变着主流政治学研究“被道德哲学所淹没”的状况,推动着跨学科的交流与碰撞,大胆地吸收社会学的定量调查方法、心理学研究中的因子分析方法等,以期使政治学这样一门社会科学研究也成为像自然科学一样有客观标准并可以重复检验的真正科学。按照西蒙自己的描述,“芝加哥学派政治学提供了一个目标——理解政治行为和政治过程——和指出接近目标的方向:心理学、经济学及其其他社会科学的资料和理论与现代实验法技巧、统计学和数学模型。192”可以说当时自由活跃的学术研究氛围、与众多不同学科大师级人物亦师亦友的交流,使西蒙广泛地接受了古代西方哲学思想和当代思潮的共同影响,并塑造了他的科学精神,而群体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行为主义的蓬勃发展向西蒙展示了无限的探索可能。在自传中,西蒙还有这样一段记述:“对我自己来说,没有什么学校比芝加哥大学政治系更好了,他教我如何在思想历程上跋涉,并使我看到学科的社会组织与科学研究的相互作用如何决定科研的方向和步调。它帮助我理解新观念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科学家既是传播者,又是发现者,有时甚至是宣传者。193”可见,芝加哥大学的学习和研究经历,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西蒙的一生从事科学研究的价值取向,也极大地影响了他开展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

西蒙在其自传中也毫不掩饰地提到,“我经常有对解决科学中重大问题作贡献的抱负194”,他还在给阿根廷小说家路易斯·博尔赫斯的信中也曾写道:“我的职业是社会科学家,我试图用数学模型(或像近些年来那样,用计算机模拟程序模型)方法理解人类行为195”。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西蒙就是希望推动对社会学领域研究的科学化。大家都知道,牛顿创立的三大力学定律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科学基石,由罗蒙诺索夫最早发现、拉瓦锡通过定量试验证明的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化学学科的科学基石。而西蒙在人类行为这一研究领域的志向与上述二位科学巨匠十分相似,也是想通过科学的方法探索人类行为的秘密。决策行为就是其中的研究对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