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 产品包需求文档评审要素
产品包需求文档评审要素如表5-13所示。
表5-13 产品包需求文档评审要素
序号 |
类型 |
内容 |
1 |
市场代表 |
² 产品简介、市场定义、产品目标是否清晰、明确? ² 所有的市场需求、商业需求、内部需求是否已被识别、确定?外部客户需求包括主要客户的接口类型、容量、维护、性能、成本和目标价格等需求。市场需求要涉及国际化差异,明确相关地区的标准、语言、文化的差异。内部需求包括上一版本的特性与规范、公司的客户解决方案对本产品的需求等,客户需求和商业需求(如成本目标和价格)必须包含在产品需求中,客户的所有相关需求得到定义。 ² 关键特性是否满足主要客户提出的核心需求? ² 竞争对手产品的主要特性公司能否提供? ² 公司的主要卖点是否能与竞争对手产品竞争? ² 是否考虑了新产品对老产品市场可能的影响 |
2 |
系统工程师 |
²
需求规范性:产品需求是否清晰并依据产品需求模板进行整理?是否使用了最新的文档模板?文档名称是否正确?目录是否更新? ² 需求完整性:所有和需求相关的问题是否被记录和进行风险评估?是否已经完成前一版本的可用性问题的分析,并作为可用性需求的输入?是否已经完成目标市场竞争对手产品的可用性分析,并作为可用性需求的输入?需求是否必要?需求信息是否完整,没有遗漏?所有可靠性/可用性需求是否已被识别、确定?需求中的所有需求是否确定优先级?环保需求是否已被识别、确定?包括设备功耗、电磁辐射、静音设计、环保材料选用、结构可拆卸设计、可回用设计等方面需求是已识别?是否定义无故障运行时间、故障恢复时间、安全控制、容火性要求、备份备用?所有的外部认证需求及其应用标准是否都已被识别、确定? ² 需求一致性:需求描述是否清晰、明确,无二义?需求描述是否前后一致?需求描述是否不存在前后矛盾现象? ² 需求可行性:每一项需求是否都准确地陈述所要实现的功能?需求是否可行?对关键任务用户交互场景的定义和概念设计是否可行?是否存在风险?系统的设计需求是否有抗反向工程的措施?信息安全需求是否已经考虑 |
3 |
客服代表 |
所有可服务性需求是否已被识别、确定 |
4 |
测试代表 |
所有可测试性需求是否已被识别、确定 |
5 |
制造代表 |
所有可制造性需求(包括工艺约束条件)是否已被识别、确定 |
6 |
配置人员 |
² 检查文档密级的设置是否符合公司信息安全规定? ² 检查评审对象是否已上传至配置库中 |
5.3.2 总体技术方案评审要素
总体技术方案评审要素如表5-14所示。
表5-14 总体技术方案评审要素
序号 |
类型 |
内容 |
1 |
规范性 |
² 是否使用了公司的最新模板?是否按模板要求撰写文档所有相关内容? ² 背景、定义、参考资料是否正确描述? ² 系统方案的设计是否满足研制规范中的要求? ² 对客户需求、可靠性需求、可测试性需求、可服务性需求、可安装性需求、可制造性需求是否进行了充分的分析论证,并转换为合理可行的技术需求? ² 系统功能需求、性能需求、质量属性需求、外部接口需求、其他需求定义是否清晰合理 |
2 |
方案选择 |
² 系统方案设计是否与各主要竞争对手采用的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包括优势、劣势、差异性等)?是否提出多个实现方案? ² 每个实现方案优缺点是否描述清晰,系统方案是否是不同方案的对比分析、综合权衡后优选的结果? ² 建议选择的方案是否可行,共用硬件与软件的使用在系统总体方案中是否被考虑并得到更新? ² 是否考虑版本升级时不同版本之间的兼容性?是否考虑对公司已有其他部件的兼容性?系统的兼容性和扩展性设计(包括设备的扩展和升级、与业界主流设备的接口、对国外标准的顺从等)? ² 系统方案设计中是否考虑了可靠性、可维护性、可安装性、可制造性、防静电、防潮设计、可焊性、机械应力、环保/绿色设计方面的要求 |
3 |
系统框架 |
² 是否描述系统架构设想、设计概念、划分理由等? ² 系统架构是否满足产品包需求中的功能、性能等目标要求?是否分析并参考业界的主流方案?系统方案的设计是否分析参考了业界的主流技术(包括关键器件的选用、采用的技术标准等)?是否描述了此架构的优点、缺点和风险? ² 是否定义清楚系统结构图,对系统功能框、数据流定义是否清晰、无二义性? ² 系统技术重用方面的设计(包括采用现有的模块、通过本项目计划产出的模块、对技术平台的依赖关系、通用电路方面的考虑等)? ² 模块的划分是否支撑版本功能渐增构建策略?是否符合拆卸、组装要求(高内聚、低耦合)?接口是否定义清晰?是否具备标准的、开放的外部接口或API? ² 功能对应是否清晰?系统方案的功能分解是否清晰描述(包括功能分解是否合理、是否建立需求追踪矩阵等)?如果有历史遗留系统、是否考虑清楚遗留系统兼容性和功能等? ² 系统的工艺结构设计是否全面合理? ² 产品的系统构成是否有外购件?是否明确相应的成本?是否规划自主替换计划? ² 成本设计是否合理(包括目标成本的分解、成本设计是否与目标成本保持一致等) |
4 |
可行性 |
² 从进度、预算和技术角度上看该方案是否可行? ² 是否仍存在可能不可行的设计部分? ² 是否存在错误的、缺少的或不完整的逻辑 |
5 |
主要技术风险 |
² 是否分类(结构、硬件、软件)列出系统开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技术风险? ² 是否针对每一个技术风险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