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融结合多股权投资的目的是保证投资后的资产整体市值有所增加、整体资产流动性加强而系统性风险降低的一种主动市值管理方式。产融结合多股权投资是以市值管理内导向,指导企业进行未来发展方向和路径的选择,能够在市值管理上实现乘数效应。产融结合的多股权投资,最终形成多元化经营格局和集团的股权结构。在新兴资本市场上,企业进行集团化和多元化经营时有如下好处。一是容易形成品牌优势。在新兴市场上,品牌信誉的建立非常重要,但是也需要花不少钱,而且成本很高。因此,一种聪明的品牌应用策略就是,集团公司集中优势在某一产品领域树立一个品牌使其产生巨大的影响力。然后,集团公司可以利用已建立的品牌优势进入相关业务领域,并且把成本分推到其他业务领域。如联想靠PC业务创下了品牌,联想控股就利用PC业务(联想集团)的品牌声誉进入了数码产品领域(神州数码)、投资领域(君联投资、弘毅投资、乐基金和联想之星)、房地产(已退出)、现代服务业(神州租车、拜博口腔)、农业与食品行业(佳沃集团和丰联集团)、金融服务领域(正奇金独、苏州信托、北京联合保险经纪、汉口银行、银豆网、翼龙货);同时又通过君联投资、弘毅投资、乐基金和联想之星投资参股或控股了上百家企业,其中就有一心堂、中国玻璃控股、耀华玻璃、中联重科、王府井百货、新华保险等企业。二是有利于提升股东的股权收益。当主营业务发展较快时,从主营业务角度进行股权投资能够迅速扩大业务规模、降低成本,快速提高公司的市场议价能力,从而提升公司股东的股权收益。当主营业务进展缓慢而现金流又比较充裕时,这就可以对主营业务相关领域或者无关领域进行投资,这样就可以増加公司的长期盈利来源,同样提升了股东的股权收益。三是可以降低融资的成本。集团公司的形成,实际上就在集团形成一个内部融资市场。由于集团内部的资金可以统一调配使用,与外部融资相比,内部融资市场降低了交易成本。这对于无论股权融资还是债权融资,融资效率都比较低下的新兴市场上的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四是有助于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在新兴资本市场上,机会是比西方成熟市场多的,但是市场风险和政府的政策风险也大得多。如果企业只依赖一个行业或者一个产品,就容易产生较大的政策风险和行业风险。这时候,按照投资学中分散投资的理论将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就成为一种降低风险的现实选择,与主业无关的多元化经营而涉足不同行业,就可以在集团内部实现一定程度的风险对冲。五是通过“看得见的手”来替代“看不见的手”,降低产品的交易成本。新兴资本市场上的市场机制是不健全的,如果企业的供应商和分销商都依赖市场化,必然加大企业谈判、缔结合同的交易成本,而且对供货质量、价格等因素缺乏控制力。这时,通过集团内部的行政调控,在集团内形成一个内部市场,就可以显著地降低产品的交易成本。六是以较小的资金获取较大的控制权,实现高效融资。集团股权结构的形成,使得控股股东可以通过金字塔股权结构、交叉持股和类别股份等方式以较少的资金获得较大的控制权,实现资本市场上的“以小博大”和“四两拨千斤”,从而达到高效融资的目的。
情景再现:你给终端推荐一个新牌子,也讲解了“用户促销”的方案,老板很认同,提出:我的修理工卖其它的产品,人家都会给些好处,当然卖力了,你们就多给点礼品吧?情景分析:1、贪便宜是人的天性,快修店老板也不例外,说起来是给小工要,其实是他自己想要;2、企业搞活动,一般会预留空间的,但尽量不要破例,口子一开,就难收口;3、蝇头小利也是利,客户有要求,我们也有任务,这样才能促进销量。解决要点:1、如果产品和礼品是一对一配置的,可以考虑给老板其他的礼品做补偿;2、还可以把下阶段的促销活动提前实施,让客户更好的理解、配合活动;3、让老板多订货,或在结算上给与方便;4、提其他要求,比如悬挂横幅、吊旗,张贴海报,配合活动,推介客户等。异议解答:1、某老板,你真的很关心员工,难怪生意做这么好,您刚才也看到了我们的礼品,十分精美,价值不菲,所以,都是一对一配好的,我确实不好给你调剂。你看这样好吧,您争取定20件货,我给公司申请几件工装,让小伙子们干干净净的干活;2、这次活动礼品,很多修理厂老板都想要,看来活动效果一定差不了,您就可以高高兴兴的数钞票了。也正是礼品选的好,所以,我们的数量是有限的,确实没有富裕的,不过,我们下阶段准备给修理工做活动,是5件送1件工装,看,就是这样的工装,穿起来很漂亮,没问题的话,我给你申请提前预支。3、老板,额外给您礼品,我确实不太好做主,你看这样如何,你这次多拿点货,我争取给你申请。另外,如果我们再把活动的横幅挂好,海报贴出来,你这里会卖的更好,到时候,礼品多了,你就可以自行安排;4、老板,您很关心小工,我们也想到了,所以,近期我们还有个安排,就是这2个月里,订货达到100件的,每个店面提供2个旅游名额,去青岛、烟台看海景、日出,期间,还组织篮球比赛、培训专题、维修竞赛、换油比赛等,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更好的服务车主。这样,您的利润增加,还能让机修工在成长中有归属感,增加他们的忠诚度,这不是一举两得的事吗?你可要加油了。应对雷区:1、没有富裕的礼品,真的。这样拒绝客户,不仅生硬,客户也不会相信;2、我们礼品都是一对一的,要不,您多定点货?既然是一对一的,多订货,老板也不会占便宜,你要告诉他“诀窍”;3、行,我做主了,送你。太容易达成的要求,客户反而会不重视。
战略最主要是回答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的增长点在哪里。企业把这个问题回答清楚了,战略问题就回答了一半。很多企业之所以迷茫,之所以困难,就是因为没有找到增长点或者是一个伪增长点,或者没有想透增长点,决策纠结。战略首先是要实现增长,如果没明白增长点在哪里,人力配置、财务资源配置、技术、市场等工作都没了方向。就如我们带着大部队往一个山头冲过去,结果没有敌人。因此增长点是战略的原点和方向,想明白了这个问题,其他的所有工作就有了方向,就是技术性问题。回答增长点就是我们通常讲的业务分析和业务选择,也是彭剑锋老师讲的“战略是一种选择”。第二个问题是怎么实现增长。其实这就是商业模式问题,其中,最核心的是战略定位和竞争策略。第三个问题是增长的责任如何分解。如何让每个人扛起攻山头的增长责任?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战略地图、战略解码与目标分解、战略绩效评估与激励。这三个问题亦即是笔者通常讲的“战略是一种选择——增长点,战略是一种模式——商业模式,战略是一种路径——战略解码”。这三个问题形成了一个战略管理闭环。我们在思考战略的时候不能忘了原点和方向——增长。很多战略思考之所以有问题,就是离开了这个战略本质。所谓战略转型,本质上就是寻找新的战略增长点。然而,现阶段,“增长”又恰恰是很多企业纠结的课题。
薪资是每个人进入公司工作最直接的一个报酬。对于管理者而言,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基本上依据行业与岗位的区别,划分为不同的薪酬等级。但是,对于一线员工来讲,公司到底是给员工计时工资还是计件工资呢?这个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事情。走访过许多的中小民营企业,90%以上的企业都是计件工资,为什么这些小企业都按照计件工资模式进行计算工资呢?而一些有规模的企业,为什么都按照计时制来计算工资呢?个人认为,一切的根源在于管理基础的稳定性上。(1)采用计件工资制度的好处①可以提高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由于是多劳多得,员工完全凭自身能力赚工资,所以,只要是认真做事的人,一般都不会偷懒!②员工自己会自发去改进工作方法,加强操作技能!可以形成强烈的竞争氛围,让员工与员工之间形成你追我赶、相互竞争的心理。③让企业的支出相对明明白白,利于成本控制,有效控制隐性成本浪费。(2)采用计件工资制度的坏处①员工容易只讲数量,不讲质量。对品质要求容易产生对抗情绪。②只要是计件制,就会有不平均的现象发生,矛盾较多,处理不好,容易产生波动。③小单不好处理,花心力太大,产生的效益却很少。④每一次新产品上线,都得慎重对待,对管理人员要求提高很多。
沟通是双边或多边行为,前提是发起者,以真诚的态度进行组织和控制。而后,将真实的信息准确地传递给对方。只有我们表现出真诚,别人才会还以真诚,只有我们准确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别人才能准确地进行回应。让对方猜测你的意图,很容易造成先猜人后论事,使论事的观点带有倾向性。因为论事者,大多愿意附和领导者的处事风格。真诚地表达你的意图,再进行开放式的沟通,最容易得到别人真实的想法。说出真实的想法,关键是让对方听清你说了什么。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让对方复述你讲的关键意思就可以了,但不要过多地使用,以免给人啰嗦的感觉。5.表现出你的信任沟通的基础是信任。言为心声,沟通双方不但都在思考所传递的信息,还在观察对方的态度,我们表达出的不仅是想法,还显露出你对对方的信任。眼睛是表达信任的窗口,交流中应有礼貌地注视对方,但不能死“盯”一个地方不动,最好的地方是两眉中间偏上的位置,并适时进行目光的调整。用肢体语言表达你对对方的信任。适时使用点头、微笑、沉思等表情,表达你对对方所谈内容的重视与关注,则会让对方感觉到你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沟通中,从而产生信任感。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交流的总体构成中,7%是你在说什么、38%你是怎么说的、55%是你的肢体语言。对重要的内容,我们可以加重语气进行强调,或者放慢语速;对于不重要的,我们可以放快说的速度,或者一点而过。适时提问。当你对对方的表述不太明白,或存有疑惑时,要找准时机,果断提出你的疑问,这会让对方感到你的信任与重视。最易让人产生不信任的行为是:眼神左顾右盼,注意力不集中;随意走动,漫不经心;打断对方表述,插入其他内容等。
基于胜任力的薪酬体系是对传统薪酬体系的一次革命。传统的薪酬体系过分强调员工过去的绩效,以及员工所在岗位在企业中的重要程度,而忽略了能够创造绩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员工胜任力。在这种新的体系中,支付薪酬的依据是员工拥有的胜任力,即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人格特质和动机/需要,薪酬增长取决于他们胜任力的提高和每一种新胜任力的获得。基于胜任力的薪酬体系实现了胜任力与报酬的匹配。我们来看一下,传统的基于岗位定薪的薪酬体系和新的基于胜任力定薪的薪酬体系具体有何不同点?如表13-1所示。表13-1传统薪酬体系与基于能力的薪酬体系的区别项目内容基于岗位基于能力评价内容报酬要素能力水平价值量化岗位要素等级权重能力等级付薪的依据分配用于反映标准薪酬结构的点数认证和外部市场能力导向薪酬结构基于岗位的工作职责或市场基于所开发的能力或市场涨薪根据晋升新能力的开发实施流程岗位价值评估能力分析和认证员工关注通过晋升职级获得涨薪通过提升能力获得涨薪优势员工有明确的期望和晋升空间成本容易估算和控制鼓励员工持续学习、提升能力灵活性不足职级体系的框架阻碍了员工希望晋升的期待流程僵化缺少灵活性人力成本不易估算和管控能力体系的更新和认证需要实时进行,管理成本较大适用企业类型传统企业,业务变化不大,管理体系相对稳定新兴企业、高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等管理扁平化、智力资本型的公司应该说,基于胜任力的薪酬体系是一种新的薪酬管理的探索,从操作上还存在不少实际问题,我们来分析这种新的探索有哪些优缺点。